A2

刘桂秋:为民柔情擦亮服务窗口 2020年11月14日

图为刘桂秋到辖区酒店开展出入境知识宣传

●本报建宁记者站 肖开涯 饶丽英 通讯员 黄时印

没有鲜花与奖章,却有着办事群众对她的赞誉;没有显赫的业绩与成就,却有着踏实工作的执着。她就是建宁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刘桂秋。她爱岗敬业,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擦亮出入境管理窗口,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让她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一致称赞。

耐心细致,十年零失误

笑脸相迎、耐心解释、细心指导……走近刘桂秋的服务窗口,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办事流程》上的文字性东西我都看不懂,生怕填错了。好在这位警察很好,解释得非常清楚。”这是办事群众对刘桂秋的评价。

每天刚刚上班,出入境大厅就会聚集不少办证群众,咨询办理证件需要些什么材料。这样一个问题,受理民警需要重复解答几百上千遍,刘桂秋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为群众答疑解惑。

从信息采集、受理、录入到核实,她都要再三确认好几遍。刘桂秋告诉记者,一本小证件,不仅代表个人的身份,更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名字、出生年月、签字扫描都需要认真核实。一旦录错,就会变成错证假证,不仅给群众造成不便,还损害国家形象。

出入境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细心、耐心之余,更要专业。主动更新政策知识、钻研业务材料、模拟演练操作新系统……凭着肯吃苦、肯钻研的劲头,刘桂秋总能迅速掌握各类出入境证件的办理规定及流程,由于办证效率高,得到群众一致的好评。

“桂秋的工作和学习能力很强,和她一起工作,我感觉很轻松,很放心。”说起刘桂秋的工作能力,与她共事8年的出入境管理大队队长何志明,竖起了大拇指。

三尺窗口,10年坚守。刘桂秋没有接到过一起投诉,没有办错过一本证件。在零投诉、零失误的背后,是她工作认真细致的结果。她始终以热心、耐心、爱心服务群众。付出终有回报,刘佳秋2019年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17年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2015年度三明市优秀人民警察”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出入有境,服务无境

工作中的刘桂秋,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去年4月,一名农村大龄男子到出入境窗口办理前往越南的护照,这引起了刘桂秋的注意。

近年来,当地一些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找对象成难题,部分非法中介瞄准目标群体,通过介绍“越南新娘”牟利。但在农村地区,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越南新娘”逃婚事件时有发生。

经过细致询问,得知男子是经人介绍前往越南相亲的。刘桂秋马上告诉男子,当地发生过多起 “越南新娘”逃婚事件,让他提高警惕,不要受到非法中介的蛊惑。最终,男子打消了寻找“越南新娘”的念头。

为了掌握辖区内“越南新娘”的动态,把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刘桂秋多次与大队民警下村入户,走访“越南新娘”家庭,普及外国人入境后应当履行的手续、出入境相关常识,提醒及时到公安机关办理住宿登记、签证延期手续,以避免造成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问题。

多年来,本就工作繁忙的刘桂秋,还是家庭的“顶梁柱”。

2013年起,刘桂秋和丈夫长期分居两地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窗口工作的性质,经常没办法接孩子放学,婆婆还要照顾90岁的奶奶,有时候只能让邻居帮忙带回来。”说起对孩子的照顾,刘桂秋一直觉得愧疚。

在窗口工作,为了不让群众多跑一趟,有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她依然耐心地为群众办理业务。她还把单位的咨询电话接入手机,24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一些在外地工作的群众利用周末、节假日回来办理证件,只要一个电话,刘桂秋都毫不犹豫,前往单位加班为他们受理。

“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窗口单位或许没有其他岗位的刀光剑影、惊心动魄,但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坚守,让最容易发生琐碎纠纷的服务窗口变成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温馨之家,也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