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村规民约“激活”乡风文明 2022年10月19日

●本报建宁记者站 苏美瑜 通讯员 黄 微

10月16日,走进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荷塘碧波荡漾,主题鲜明的文化墙、功能完善的文体健身器材、深入人心的村规民约……一股浓浓的乡风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上世纪80年代初,高峰村的500多名村民从平均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陆续搬到山下生活。然而,由于村规民约没有制定好,乱扔垃圾、大操大办、随意搭盖、带彩打牌等不良风气,影响着村庄环境卫生与邻里和谐。

近年来,高峰村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以村规民约为主线,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深化移风易俗、撬动乡风文明,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村民的行为习性,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我们把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尊老爱幼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文明新风有了明确导向,红白喜事从简、喝酒赌博变少、人人孝老敬老、环境卫生变好……”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介绍,村规民约积分制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通过典型引领,乡风治理持续向好,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无独有偶,在里心镇上黎村,村规民约不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还让村民记在心头、落到实际行动上,真正用村规民约“规”出了乡村好秩序,“约”出了文明新气象。

“以前村里婚丧嫁娶办宴席,都要争脸面、讲排场、比阔气,酒席已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有了村规民约后,党员带头、干部监督、村民参与,大家从最初的不适应变成习惯,不仅减少了浪费,治好了攀比风气,更让咱们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提起村里的转变,上黎村村民廖根辉喜笑颜开。

旧村庄缘何换了新面貌?这得益于上黎村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和大力推行。

去年以来,建宁县纪委监委按照市纪委监委部署要求,对上黎村开展“挂钩联建”工作,着重在培树清廉民风上下功夫,将村规民约融入清廉村居建设,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

村规民约,重在接地气。上黎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量体裁衣”,从行为规范、公共秩序、美德公德、村民权益等五方面进行规范。同时,镇纪委全程参与村规民约的起草、初审、公示、表决、公布等关键环节,督促让村民唱主角、村民说了算,真正做到自己的村规自己定,并通过粘贴公示栏、发放宣传册、转发微信群等方式宣传,让村规民约更加深入人心。

“村规民约推行后,群众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转化成自觉参与者,精神面貌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的环境卫生和乡风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上黎村党支部书记邱学先说。

如今的上黎村,人居环境好了,乱搭乱建的人少了;村民腰包鼓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邻里关系融洽了,矛盾纠纷少了,村民们摒弃了传统陋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逐步形成“责任共担、群体共建、乡风共治、成果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幅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绚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