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记者站 苏 珏 林伯郊
“最近收到学校的通知,说起烟卡的事,我回家问了儿子,才知道什么是烟卡。”5月7日,家住大田县均溪镇的黄先生说,儿子是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最近总是向自己讨要香烟盒,询问之下得知,是为了参加一种用香烟盒制作的烟卡游戏。
烟卡游戏的道具源自香烟盒,孩子们通过将香烟盒顶盖的厚纸张折叠成长方形卡片,正面可以看见烟标,游戏方式很简单,一方通过拍地板或空气让烟卡翻面,就能赢得这张烟卡,越贵的烟对应的烟卡也越高级。
游戏变味 影响身心
“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晚上不睡觉,吵着要特定的高级烟卡。”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苏晓莉表示,从这个学期开始,不少学生迷上了烟卡游戏,上下学时、课间休息,在教室后门、操场周边、马路旁,三五成群的学生掏出花花绿绿的烟卡,蹲坐或趴在地上,轮流拍打。一些学生沉迷其中,利用上课时间偷偷折烟卡,揣摩如何增加游戏胜算,心思都不在学习上。
烟卡游戏已经影响到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据部分学生家长反馈,孩子放学到家时间比往常晚,手肘和膝盖总是脏兮兮,细问得知是忙着玩烟卡。
烟卡游戏盛行,烟盒从何而来?“这段时间以来总是有学生直勾勾盯着香烟架,询问各种品牌香烟价格。”经营便利店的陈先生说,这些学生手拿烟盒,里边装着烟卡,他们虽然不能买烟,但是会将餐费和零花钱省下来,到学校周边的店铺或是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烟卡,甚至去垃圾桶里翻找、找陌生人索要。
一些小孩对香烟品牌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吸烟的成年人。香烟价格越贵,烟卡等级越高,可以兑换更多的低等级烟卡,学生之间以收集“高等级烟卡”为荣。
“最近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藏盒,将烟卡分门别类地整理、清算。”家长苏女士吐露自己的担忧,孩子沉迷于拍烟卡游戏,放学后仍沉浸其中,和同学玩得不亦乐乎,经常忘了时间。走路时会分心寻找烟盒,有时还会发生争抢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苏女士还担心玩烟卡游戏带有赌博色彩,会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知识,刺激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她和孩子沟通多次,收效甚微。
输完烟卡怎么办?游戏变相成赌博。“如果输完烟卡又很想继续参与,可以用钱找他们购买对应的烟卡,等级不同价格不同。”许多家长表达自己的担忧,同学间存在买卖烟卡的行为,“拍烟卡”游戏成了变相赌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针对烟卡,不少学校明令禁止。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通过家长会、班会课,明确禁止学生玩烟卡。香山小学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烟卡危害,各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红领巾讲坛”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烟卡的危害,开展家校共建活动,邀请家长一起拒绝烟卡进校园。“我们希望有更加科学益智的活动进校园,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童年。”香山小学副校长程功淦表示。
正确引导 快乐童年
“我小时候也玩过烟盒子、酒瓶盖等,小孩子玩一下,正确引导不要沉迷就行。”家长陈先生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流行的游戏,打烟卡作为小朋友的一种游戏方式,不必大惊小怪,到了一定年纪新鲜感过了,自然就不玩了,只是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
陈先生介绍,知道儿子有收集烟卡的爱好,他在外的时候,会特意帮儿子带些烟卡回来,原本和他疏离的儿子,开始和他交流玩法,聊学校发生的事,父子在游戏中亲近了许多。他说,正确引导孩子,能让孩子在游戏里学习遵守规则、竞争合作、统筹分析、人际交往、资源利用等能力……
“之前,写完作业,孩子就爱看电视玩手机,现在会出门和朋友玩,人也变得开朗,不用担心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林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天天玩手机、电子游戏,现实的交往互动越来越少,打烟卡这类集体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社交能力,激发他们走向户外,发现更多的兴趣爱好。
烟卡只是一种玩具,林女士认为,相较于奥特曼卡片、小马宝莉卡、萝卜刀等,烟卡既不花钱,玩法也简单,可以很好地释放学习压力。如果简单粗暴地禁止,最终还是会出现别的替代物,可能还会增加经济负担。
郭先生是一名“70后”,对他来说玩烟卡是款老游戏了。“以前也玩相同的游戏,只是换了个载体。”郭先生认为,玩烟卡不等于买烟吸烟,喜欢游戏并不必然就会沉迷,从而影响学习。家长应该关注、引导,但不必过度敏感、上纲上线。
烟卡成为社交需求。一些孩子收集烟卡并非热衷于烟卡游戏,而是希望通过烟卡来和同学保持联系,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可以分享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和同学相处。
还有家长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交往方式,只要立好规矩,比如不买卖烟卡、不吸烟,遏制不良倾向,才是应对一波又一波流行趋势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