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纯叫(右一)在瓜田里指导村民采摘火参果
●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实习生 郑梓萌 叶智霖 文/图
“我们家种的火参果今天正式采摘,首批可采下标准果20万个,定向销往湖南张家界,价值约28万元。”7月30日,在大田县前坪乡下坑村的火参果种植基地,果农廖纯叫穿梭在瓜田和临时仓库之间,指导一群雇请的村民进行瓜果的采摘、包装、搬运和储存工作。
热门瓜果受追捧
火参果为葫芦藤本蔓生植物,原产于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因表面布满突起的角,所以又叫刺角瓜、非洲黄瓜等。其外形奇特,果肉细腻多汁,口味清甜微酸,营养成分丰富,糖分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藤和叶子爬到瓜架上生长的水果,单果重量在100克至200克之间,长到九成熟时有黄瓜和樱桃的混合香味,完全成熟时味道像香蕉,而且外表金黄色十分漂亮。”廖纯叫介绍,火参果可加入蜂蜜混合生吃,也可与海参、鲍鱼等高档海鲜搭配熟食。
2010年前后,火参果被引进国内,目前在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广泛种植。
“以前,火参果主要从新西兰等地进口,成本较高。”廖纯叫说,厦门市场曾经每个售价20元,市民不懂得怎么吃,买的人少。如今,火参果在市场上的价格比前几年降价了,销量相对上升。
下坑村火参果种植基地共种植火参果47亩,每亩可采收标准果1万个以上。由于瓜田地处高海拔,这里的火参果生长周期需要4个月,比其他地方多一个月,所以上市的时间明显推迟。
“我们的火参果个头大、瓜型漂亮、营养更丰富,70%以上的单果能够达到采购商要求的标准。”参与瓜田全程管理的廖国蓉说。
一周前,地里的火参果陆续成熟,大田县城的许多电商纷沓而至,江西AA百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客商闻讯后也赶到瓜田,争着要与廖纯叫下订单,被廖纯叫拒绝了,只等待张家界的水果商派车前来装载,确保按合同优先供货。
种瓜得瓜勤钻研
2021年,廖纯叫开始通过自学和聘请技术人员种植火参果,先后在县内太华镇大合村、前坪乡黎明村等地方流转土地建设基地。今年初,已经60岁的老廖回到家乡,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了下坑村及周边上地村的农地,扩大规模种植火参果。
“我的火参果在3月初育苗,4月下旬移植到地里,7月下旬开始正常采摘,一直到10月底结束。”廖纯叫说,火参果每亩栽种200株,每株挂果约100个。他在年初和收购商签订的合同,单果重量在275克以上的,每个收购价为1.4元;200克至275克之间的,每个收购价为0.5元;200克以下的自行处理。
廖纯叫种植火参果有经验,因此敢冒风险,他带着家人和团队专门挑战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尝试疏植,每亩地只种植火参果100株,每棵挂果多达150个,且个头更大;瓜架下套种六鳌地瓜、西瓜红蜜薯、玉米和生姜等作物,增加土地产出与经济收入。
“别的地方到这个时候,第一季火参果已经采摘结束了,我父亲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种火参果,现在才开始采摘。”廖国容说,“之前在海拔较低的地方种植火参果,生产周期缩短了一个月,瓜果长得快、成熟早,但采摘过于集中,如果人手紧张来不及,火参果很容易黄透了,第二茬的幼果长不出来或者长不大。”虽然火参果极耐储藏,在17℃至24℃干燥的环境下,保鲜时间可长达6个月。
如今,下坑村火参果种植基地的火参果延长采摘期,可以采4批。
好瓜带富一村人
犁地、起垄、覆盖地膜、移苗、搭瓜架、拉纱网、浇水、施肥、打虫、除草、插引……廖纯叫投资到基地里的资金,目前已经花费了36万元。后续采摘火参果和冬季瓜田管理,还准备了15万元。
“除了投资搭瓜架购买竹子等基础设施、买肥料等必需的农资,50多万元的投资款大部分花费在工人工资上。”廖纯叫介绍,自己今年决定回到熟悉的家乡搞农业开发,把工人工资留在了乡亲们口袋中,两全其美。
廖纯叫的基地有固定工人7名,遇上农忙时节,另外雇请本地村民打零时工。男工工资每天130元,女工工资每天100元,都是下坑村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最近天气热,工人采摘火参果上班时间不足8小时,上午7时30分开始,11时30分下班;下午从2时30分开始到6时结束。
66岁的村妇肖细使戴着手套,轻轻地把采摘好的火参果装进纸箱。一个纸箱满装火参果64个,850箱可装满一卡车,全部运往张家界景区。每3至5天,火参果可以发货一卡车,价值7万余元。
“基地今年能采摘标准果50万个以上,预计能净赚20万元以上。”看着库房里一箱箱码得整整齐齐的火参果,廖纯叫一脸笑容。
记者见到,地里有几个零销商想买火参果,给廖纯叫出更高的价格,一箱火参果出价100元,平均每个标准果达1.56元。廖纯叫现场解释:“只有等完成了张家界5000箱的订单,才考虑把剩出的火参果另行销售,守信是经商之道,也是为人根本,这样的合作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