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新蓝图,新时代美丽岩城传承历史文脉,迎来繁华似锦未来。 (苏晋锻 摄)
闽湖 (吴生俊 摄)
均溪河畔生态美 (刘冬春 摄)
一河清水的文江溪 (刘冬春 摄)
桃源睡眠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有氧运动助眠、中医助眠、膳食助眠等康养活动。(苏晋锻 摄)
大田桃源国有林场森林护卫 (林 跃 摄)
屏山茶园(陈广程 摄)
采茶时节 (陈广程 摄)
桃源里花海乐园(林 跃 摄)
●大田记者站 叶长江
暑热归,秋凉至。行走在大田的青山绿水之间,目之所及,满眼绿色,林海苍茫、茶园披绿、碧波荡漾……
向绿而行,逐绿而进,让绿色成为大田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近年来,大田县牢固树立“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努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答卷”,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大田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全国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中国睡眠康养示范基地”等。
治污防控 守护蓝天白云
“天蓝得就像被水洗过一样,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空气好,环境好,心情就好,这样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良好的空气质量,常常是大田市民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内容。
今年1至6月,大田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其中一级达标达85.5%;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2.08,与上年同期比上升0.07。
空气质量逐步提升,得益于全县精准治污。大田县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核心,从道路和建筑施工扬尘管控到餐饮行业油烟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从推进企业转型到严管超限超载和油气回收,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
企业是污染物排放的主体,也是环境治理中的关键环节。大田县严格落实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严格工业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完成大田广建环保科技矿业与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大田鑫岩城铅锌尾矿渣等固体废物资源化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能力。
狠抓工业减排。围绕铸造、水泥、纺织等行业精心谋划实施大气治理项目,淘汰9台燃煤小锅炉,完成太华镇东辰铸造厂工业炉窑整治;有序推进京口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实施红狮、新岩、鑫城3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飞鹰实业公司已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治理项目。
机动车超标违法溯源。对路检路查、固定式遥感检测发现尾气超标排放的车辆进行溯源倒查,精准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违法行为,依法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车辆区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消除路面“黑尾巴”。
深化扬尘管控。利用数字城管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全程定位等信息化手段,对施工工地、渣土运输进行全方位监管,对监管区域内违规行为进行实时感知、实时预警、实时取证,实现工地、道路扬尘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组合拳”持续发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如今,蓝天白云成了“大美大田”的新注脚,成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持续增长点。
流域治理 共筑清水绿岸
初秋时节,均溪武陵段水质清澈,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两岸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均溪是大田县的母亲河,水利资源丰富,也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曾因污水直排、漏排等问题,导致水质恶化。多年来,大田县各级各部门铁腕治污、接力守护,换来如今这一河碧水。
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一体同治目标,大田县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县级每年加大经费保障,按照“建立管护机构、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制度、统一管护标准、严格管护考核”的要求,设置“县、乡、村”三级河湖长326名,并聘请263名河道专管员对全县168条干支流,强化日常巡护管理,实现监管全覆盖。
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治理,推广绿肥种植、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常态化打击非法牛蛙养殖污染,清理养殖面积25.05亩;完成18家选矿企业废水“回用池”和临时堆场在线监控设施建设,摸排涉水污染工业企业82家,全力推进问题整改。
推进城区污水支管网和入户管网建设,完成39个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水质保护监测,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8%、农村集中供水率96.2%。
守护一湾碧水。坚持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狠抓文江溪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今年新建文江溪文江段、桃舟段等5个河道治理工程,3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4个流域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工程和2个国家级、省级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完成文江溪流域、均溪流域347个入河排污口的深度溯源。
加强黑臭水体、非法排污、河道采砂、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等重点排查整治监管;完成443处农村千人以下水源地保护范围及河道岸线、河岸生态保护线划定;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目前,大田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个国(省)控主要河流断面和6个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22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总体达三类及以上标准。
借绿生金 壮大生态经济
好山好水出好茶。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大田美人茶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在江山美人茶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凋萎、摇青、揉捻、烘焙等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运转,最后经过质量检测和包装,大田美人茶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大田是“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美人茶之乡”,茶园总面积10万亩,涉茶人员10万人,年加工毛茶1.6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40亿元。其中,共有适制美人茶面积7万亩,年产美人茶43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70%以上。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大田全力推进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旅游建设,为现代化道路奏响绿色低碳发展“交响乐”的序曲。
做大绿色工业。采取“工业入园、腾笼换鸟”等举措,精准发力推进以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2023年以来,新增省级绿色工厂3家,京口工业园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依托绿色制造业等大力挖掘新质生产力,全县实现规上工业年产值超400亿元。
做优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油茶、笋竹、食用菌、果蔬等特色种植,加快培育槐猪、蛋鸡等畜禽养殖;深山处处现“山珍”,桃源东风农场、梅山璞溪等地年产红菇近2000公斤,产值600余万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30.8万亩,产值7.4亿元;“武陵雪山萝卜”“济阳黄花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农业产业托起农民增收致富梦。
做旺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动好风景“串珠成链”,建设济阳云上问佛、武陵五彩大石等森林康养基地;实施环闽湖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提升“游古村落·品美人茶”“赏花海乐园·游畲寨古堡”等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线,全域旅游迎来“井喷式”增长。今年来,全县接待旅游突破200万人次,收入超20亿元。
如今的大田,正在将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走出了一条山绿民富的生态发展之路。
增绿护绿 提升生态颜值
大田的“绿”是建出来的。年复一年坚持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73.54%、蓄积量158万立方米,林业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面积18.9万亩,林地和湿地保有量分别达263.6万亩、3.5万亩。
大田的“绿”更是管出来的。全面压实林长制工作职责,将全县林区划分成315个网格,实现网格化管理,配备321名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护林员,开展常态巡林。同时,探索实行“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等融合执法协作,进行信息共享互通、联合督查督办、整改复绿、普法宣传,实现了单一执法向多部门联动的“1+N”综合执法效果。
生态修复换来金山银山。大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天地一体化”水土信息数据中心试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全县18个乡(镇)的水土流失斑分强度、分类别进行精准防治,做到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地一策。
仙亭煤矿矿区是近年来大田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2019年起,通过实施矿区环境治理项目,装备了煤台布除尘和高压微雾降尘系统,对原废水处理站进行扩容升级提标改造,与三明市环保局联网在线实时监控;同步绿化面积5.3万平方米,矿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如今,仙亭煤矿已成为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生态文明建设教学科研基地。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大田县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与土地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废弃矿山逐步被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工业园、光伏园、公园等。目前,仙亭煤矿等7家矿山已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狮古洞石灰石矿、岩兜石灰石矿等6家矿山已纳入市级绿色矿山创建库。2023年,大田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在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同时,大田县不断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创建了省级森林养生城市和屏山、吴山、桃源等5个森林康养小镇,华兴镇获评全国第三批地质文化镇;18个村入选“福建省森林村庄”,累计创建省级绿盈乡村258个,占比96.99%。
向“绿”而行,向“新”而兴。大田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风景更优美、动能更澎湃的美妙生态画卷,正在闽中大地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