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内迁大田的集美职校,商校学生黄柏龄首创的“柏龄跳投”运用在比赛中,黄柏龄后来为新中国第一任国家篮球队队长。
●梁水源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嘉庚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前瞻眼光的体育事业推动者。他提出的“体育强国梦”,不仅是对当时国家体质羸弱现状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民族复兴的深切期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民族体质羸弱、精神萎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东亚病夫”的蔑称,陈嘉庚先生深感痛心。他认为,只有国民体质强健,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复兴。在此背景下,他提出了“体育强国梦”的宏伟构想,旨在通过体育教育提升国民体质,重塑民族精神。
1913年,陈嘉庚先生在福建厦门集美创办了集美小学,这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体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起点。在创办学校之初,陈嘉庚就将体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重视学生智力和品德教育,更大力提倡开展体育活动。他认为,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他亲自规划并建设了体育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条件。
在陈嘉庚深邃的教育视野中,体育被赋予了超越体能锻炼的深远意义。他坚信:“体育竞赛能使‘优者益勉,负者振奋,故能咸臻完美,而有益于身于家于国’。” 陈嘉庚深刻揭示了体育竞赛对于个人成长、国家强盛的积极作用。相反,他警告说:“若闭门自矜,安知鸟之雌雄,势必日退而后已。”强调了开放竞争对于保持进步和活力的必要性。
自1919年起,这一理念在集美学校得到了生动实践。陈嘉庚在集美学校设立了丰富的体育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同时,他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的体育教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水平,更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每年一届的运动会更是成为学校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项目涵盖了跳高、跳远、撑杆跳、三级跳远、标枪、铁饼、铁球、高栏、100米、400米、1500米等多个田径项目,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无形中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这一传统被坚定地定为常例,代代相传,成为了集美学校独特的文化符号。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内迁大田期间,巧妙借助当地的河道等自然条件开展水上体育训练,更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得益于集美学校优越的教学环境和物质保障,集美学子在体育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不仅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屡获佳绩,更是在亚洲赛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同一时期体育成绩最为瞩目的学校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集美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男子篮球队以惊人的实力,先后战胜了美国海军舰队“黑鹰队”和匹兹堡队等国际强队,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不仅如此,女子篮球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内女篮三强之一,为中国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田径赛场上,“跨栏王”林绍洲更是蝉联三届全国运动会110米高栏冠军,成为当时中国田径界的标志性人物。女运动员薛匹侠、陈桂花分别在跳远和跳高项目上打破了全国纪录,展现了集美女将的飒爽英姿。戴树国则在400米项目中打破全国纪录,与林绍洲一同被选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他们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风采,更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渐渐地,集美学村成为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这里除了走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外,还为中国体育事业输送了大量宝贵的教练和管理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陈嘉庚的体育强国梦在新时代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展。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开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舞台上屡创佳绩,一步一步向体育强国迈进。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