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田:美人茶香 两岸情深 2024年11月13日

20世纪90年代末,彭安源的爷爷彭双财与李志忠(左二)等人在刚开发的茶园留影。 (大方广茶业供图)

国家4A级景区大田县屏山乡“大仙峰·茶美人景区”(卢国首 摄)

●大田记者站 叶紫妍

眼下,在福建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内,一丛丛茶树沿着山坡绵延起伏,茶农们穿梭于茶树间,专注又娴熟地采摘茶叶。

大田县种茶历史悠久,境内峰峦叠翠,云雾缭绕,90%以上的茶园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之间,独特的环境,滋养出了大田美人茶。许多台湾茶商因此被吸引,跨越海峡到大田种茶制茶。目前,已有9家台商合资美人茶企扎根大田,种植美人茶1.95万亩,产量946吨,产值达2.35亿元。

首家台企落地

茶香两岸情缘

台企落地大田,这样的情缘源于小小的茶叶。20世纪90年代初,泉州茶商李志忠用拖拉机载着满满一车高山茶运到厦门,将茶叶出口海峡对岸的台湾久顺茶行,由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结识了茶行的股东彭宝法。

“当年,他告诉我美人茶在台湾比较受欢迎,但是产量低,需求缺口大,我就开始试做美人茶。”李志忠介绍,试做成功后,他与彭宝法在沙县、德化开办茶厂,随着产量的提高,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种植地。

1998年,彭宝法与李志忠到大田考察后,承包了屏山乡的2400亩茶园,引进台湾高山茶制茶技术,并联合其他台商办起大田县第一家台资茶企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让台湾美人茶的适制品种在此扎根。

大方广茶业成立后,带来了软枝乌龙、青心大冇、金萱等优良台茶品种,引进了萎凋槽、摇青机、杀青机等先进制茶设备,改善了当地茶叶的口感和品质,形成了大田美人茶特有的工艺及品质特征,并带动当地百余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彭宝法和李志忠的两岸茶缘已经延续到下一代。彭宝法的儿子彭安源从漳州天福茶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选择接过父亲的茶厂;李志忠的儿子李鹏春高中毕业后,在大方广茶业学习制茶和销售,2013年起参与大方广茶业的管理事务。

在两人的合力经营下,大方广茶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美人茶园被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茶叶漂洋过海,销往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进一步提升大田美人茶的知名度。

“我们通过两岸合作提升美人茶制作技术、改良茶园品种,让美人茶的整体品质更加稳定,销量更好。”李鹏春介绍,公司每年从台湾邀请专家到大田县授课,并举办闽台茶文化交流、闽台美人茶技能交流等活动。

好茶叶引客来

共助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茶叶合作交流活动的增加,海峡两岸的情缘愈加深厚,大田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商到此发展茶产业。今年71岁的邓国光就是其中一员。

“大田美人茶产业发展得很不错,我就想来看看有没有新的发展机会。”邓国光说,他来自台湾苗栗县,祖籍广东揭西,是一位地道的客家人,14岁起跟着父亲一起做茶生意,至今已有50多年了。

邓国光的家族从爷爷一辈开始做茶生意,他的5位兄弟中有3位从事茶产业,哥哥邓国权还是台湾有名的“茶王”。在家人的影响下,邓国光也熟稔东方美人茶的种植技术。

2000年,邓国光到福建租地种茶做茶,先后在安溪县、清流县设立生产基地。2021年,邓国光将创业版图扩展到了大田县,成立大田方宇茶业有限公司,在武陵乡大石村及广平镇元沙村租地种茶。

“从土地协调到茶园开发、工厂建设等方面,政府都给我提供了补助,还帮忙修建了一条通往茶园的水泥路。”邓国光介绍,目前,大田基地茶叶种植面积共300亩,以种植青心大冇、金萱等品种为主,年可产干茶1800公斤,销往全国各地。

专心种茶、制茶的同时,邓国光入驻位于县城的大田美人茶文创园,拥有了自己的茶叶销售门店。闲暇之余,他经常在此与大田的茶商、茶农交流制茶经验,探讨如何提升美人茶生产制作技术。

邓国光不仅自己扎根在大陆,还将儿子邓智龙也带到大田一起发展茶产业。按照分工,邓国光负责种茶、制茶、管理茶园,邓智龙负责茶叶销售和门店经营,两人齐心协力打造自己的茶品牌。

在彭宝法、邓国光等台湾茶人的带动下,大田的茶农纷纷做起美人茶,让全县适制大田美人茶的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至7万亩,年产美人茶43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70%以上。大田县也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美人茶生产基地,并荣获“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美人茶之乡”称号。

一片小小茶叶

交融两岸文化

11月6日,第十九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在三明市开幕。这是全国唯一设立的海峡两岸林业交流合作展会,每年吸引了许多台商前来参会。

台湾嘉义县的茶农萧武倩每年都关注着林博会的相关活动,他说:“因为有林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大家相互了解、共同发展。”萧武倩回忆2006年参加三明林博会的盛况,当时,他走进大田展馆现场,被大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决定到大田发展。

10多年来,萧武倩远离家乡,一个人守在前坪乡黎明村茶山上,带着当地村民用台湾古法制作东方美人茶和蜜香红茶,还将茶叶出口到了欧洲。经常有大田各地的茶农找萧武倩斗茶、切磋技艺,他都不拒绝,并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大家。

一转眼,萧武倩已经60多岁了,精力大不如从前,思乡心切的他决定回到台湾,与家人团聚。今年1月,萧武倩将经营多年的茶园转给了当地的一家茶企,让两岸情缘得以延续下去。

回到台湾嘉义县生活后,萧武倩心中仍然记挂着黎明村的茶园,希望新的管理者能把茶园发展得更好。闲暇之余,他也会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生活,追忆在大陆的发展经历、与当地村民相处的美好时光。

“闽台两岸同文、同种、同血缘,在大田的这些年,我不仅得到了各项政策支持,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萧武倩说,他经常跟台湾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陆的生活和感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大陆、来大陆发展事业。

一片小小茶叶,架起了两岸互动的桥梁。近年来,大田县借助闽台茶缘,加强与台湾各界交流,吸引台商和游客走进大田,感受绿水青山和茶文化,体验美丽乡村游的乐趣,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大田县不断深化文化领域交流往来,以田台两地的姓氏渊源为纽带,组织修缮涉台姓氏祠堂,开展连氏、萧氏祭祖恳亲交流活动,举办“迁台记忆”档案文献捐赠仪式,让两岸民众“越走越亲、亲上加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