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吴山镇程堂村陈氏祖祠“升廷堂”
现在挂在大田县吴山镇程堂村“升廷堂”的《父子广文》牌匾是新做的。
《父子广文》旧匾现存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陈兴师 文/图
我的家乡在大田县吴山镇程堂村,村中陈氏祖祠“升廷堂”有一块“父子广文”的牌匾,真品旧匾如今在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出,现挂在“升廷堂”的是一块后来补的新匾。
作为“升廷堂”开基祖开材公的传人,我对这块牌匾自然是极为熟悉。
“父子广文”牌匾乃是清朝中宪大夫、历任福州、漳州、台湾府知府的蒋允焄,为担任过漳州府、台湾府诸罗县训导的陈开材及其在建宁府司训兼教授的儿子陈义灿所题写的褒奖匾额。自“诞生”之日起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块牌匾一直悬挂在陈开材所建的“升廷堂”大厅里。“升廷堂”始建于1750年,毁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拆毁时屋内的圣旨牌等文物丢失,仅有“父子广文”这块木牌匾被吴山村村民陈居中偷偷收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升廷堂”第一次重建,陈居中将此牌匾无偿捐献,重新挂在厅堂之上。
据《吴山时思堂族谱》记载,陈开材(1697— 1765年),字夙达。乾隆十年(1745年),陈开材考中岁贡。乾隆十八年(1753年)五月,被分选为漳州府训导。乾隆廿七年(1762年),陈开材在漳州府学训导任满八年,布政使司署抚院给出“持躬谨慎,克膺司训,堪以晋任”的考语,并送部引见。当年正月十八日,他晋省领咨入京,闰五月二十二日拜见乾隆皇帝,皇帝令其回任候升。
陈开材中年出仕,大部分时间在漳州工作。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不仅获得当地民众的好评,也得到布政使司署抚院、知府的称赞。就连皇帝也降下恩典——皇太后七旬万寿时,恩赠其父亲洪琏公为修职佐郎,赠其母亲涂氏度官八品孺人。
1763 年,陈开材的上司漳州知府蒋允焄调往台湾府任知府。蒋允焄重视教育,深知陈开材学识与人品,见台湾急需既懂闽南话又懂国语的教育人才,便邀他同往。陈开材虽有心为台湾教育出力,但因年岁高、身体欠佳且远离家乡有诸多实际困难而左右为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责任心占据了上风,他毅然登上台湾岛。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他到台湾府诸罗县(今台南市中北部、嘉义县全境及云林县中南部地区)任训导,他不顾年迈,努力工作,却积劳成疾,于1765年7月30日病逝任上。
开材公有“广文”之称,我试图找寻有关他的诗文,可惜收获甚微(“文革”时期,他所建的房屋被拆毁,房内物品被销毁,其中是否有他的诗文不得而知)。找到的两篇诗文摘抄如下:
一、《陈吴名号》
遥遥陈胄,娟娟吴女;
二姓联姻,凤凰叶侣;
似续千年,为表里处;
一陈一吴,合作乡语;
允矣名号,唱予和汝。
二、《赞续修谱序》
……吾族自始祖大六公开基,传今二十一世……丙子之秋,堂侄光昭克承父绪,细心校勘,凡宗族中某也昭、某也穆、某娶何氏、某生几子、讳号生卒葬茔,一一校明而详志之,至有善行可传足为子孙法者,无论大小作为小传以表彰之,是其修谱之意差不异於古人矣。
余自癸酉夏出补漳郡教职,既磨朝命,不得如家居时朝稽夕考,参互订证於其间,然其人其事皆吾平昔之所瞭如,于公余之假,细阅昭侄邮寄重修谱序,而知其纲举目张,支分派别井然而不乱,庶秉笔之公,足以信今而传后,且观乎此者,孝弟之心亦可油然而生矣。
窥一斑而知全豹,短短几段文字就可看出开材公确实“广文”。
“父子广文”牌匾未记载日期,我推测应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题写,至今已有 200 余年。据有关资料记载,蒋允焄于乾隆二十八年任台湾府知府,乾隆二十九年任台湾道。
这块牌匾原本挂在祖祠。2011年我去泉州游玩,在闽台缘博物馆看到这块牌匾,一眼就认出这块牌匾,这才猛然想起挂在“升廷堂”大厅上的那块旧牌匾已失踪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