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古堡里的乐龄学堂 2024年12月27日

其乐融融的银杏乐龄学堂

村民池乃礼(左一)为龙会堡新添置的乐鼓书写“文炳堂”。

●全媒体记者 罗丽榕 通讯员 刘联豪 池乃图 文/图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12月21日周六,在大田县广平镇铭溪村龙会堡内,“银杏乐龄学堂”的课程开始了,林新芳老人和其他“老同学”一样,坐在椅子上识字、唱歌。

龙会堡,元朝至治年间多姓合坊所建,土木结构呈方形,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几经修缮,至今保存完好。如今被盘活利用,焕发新活力。

为了让村里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银杏乐龄学堂于今年11月开办,现在有168位60岁以上老人报名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92岁。

学堂办到村里

“以前逢年过节会有一些活动,现在为老年人专门开设了课堂,我觉得很好。”林新芳老人年近80岁,精神矍铄,身体健朗。儿子在村里工作,儿媳妇带着孙子在城里。

今年5月,全省乡村(社区)银杏乐龄学堂试点建设交流会在三明举行,针对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多,精神生活普遍孤寂的问题探索建设试点。

铭溪村地处广平镇西南部,共有19个村民小组,992户,户籍人口4189人,其中60岁以上村民701人,占比达16.73%。如何让老人们生活变得充实、快乐,是铭溪村“两委”的奋斗目标,也是广大铭溪村民翘首以盼的民生大事。

省里给的交流机会让村支书张裕森踏出了第一步,他先后到永春、沙县学习当地老年课堂办学经验。回来后,张裕森带着村“两委”干部入户摸底,了解村民家中老年人情况及上老年课堂的意愿。

按照要求,银杏乐龄学堂必须以“五有三共”标准建设,即有教学场所、设施设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让老人们共同学习、共同做伴、共同用餐,安享幸福晚年。

在上级领导与各方乡贤的积极努力下,特别是省领导的支持鼓励下,铭溪村结合村情实际,在龙会堡创办了银杏乐龄学堂。

建章立制促长远

“广平镇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编撰者郭居敬故里,银杏乐龄学堂的创办是我镇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的号召,更是我镇弘扬孝道传统文化,办好农村养老,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抓手。”大田县广平镇党委书记田起杨说。

广平镇党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发动爱心人士踊跃参与,细化学堂筹备、开班仪式和后期运作分工。

建章立制,确保乐龄学堂高效运行与持续发展。学堂每周固定一课一餐,建立《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食堂卫生五四制》《志愿者公约》等规章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

在师资方面,全面摸排铭溪村退休教师资源,同时从本村有才艺、有专业技能的爱心人士中吸收一批,从学堂优秀骨干中培养一批。

不少热心人士积极支持,筹集资金近20万元,专项用于配套的“长者食堂”开销。省里给予银杏乐龄学堂一次性建设补助10万元,用于学堂建设。

通过政府补助一点、村(居)自筹一点、村民捐助一点、共餐学员交一点等方式,龙会堡里增添了课桌椅、大屏电视、影音设备、羽绒马甲等,学堂参照现行学校教学制度,统一征订学员教材、服装、餐具等。张裕森担任学堂校长,设立常务副校长、教师成员。

老年人的幸福乐园

“我上识字课,教村里老人识字。”66岁的退休教师池明槐是教师,同时也是学员,他说每次来学堂,都是跟老朋友们的一场聚会。

给村里老人上课的退休教师有7位,都是义务来授课。通过老人带动老人学习,简单学习、快乐学习。

“我们按照要求从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兴趣课程三个方面设置课程,涵盖反诈普法宣传、安全、环保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及健康养生、文化教育、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方面。”学堂的教务负责人、退休干部池文琴介绍。

她告诉记者,乐龄学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更是一个交流、分享、成长的乐园,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每天17时整,是学堂的晚餐时间,老人们拿着各自带有编号的碗盘盛起了饭菜,一荤两素一汤,老人们吃完还会收拾起碗筷、擦好桌子,像在自己家一样。

时值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墙上张贴着本周的收支明细。

食堂用餐采用有限免费模式,即每人餐标5元/餐,学堂补助3元/餐,学员自费2元/餐,低保户、五保户和80周岁及以上学员免费,既保障了学员的用餐需求,又减轻了学堂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学堂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学堂制度建设,提高学堂服务质量,努力将铭溪村银杏乐龄学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同时,在全镇有条件的村进行推广实施,让乐龄学堂真正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温馨乐园。”田起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