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记者站 熊明欢 通讯员 邓冬梅
“以前总担心林地承包到期后没着落,现在拿到新的林权证,心里踏实多了!”7月20日,泰宁县杉城镇王石村村民胡尾盛捧着崭新的林权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石村新一轮林权改革成果丰硕。该村林地总面积达11093亩,通过明晰产权、科学定价、联防联动等创新举措,让沉睡的山林焕发生机,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让集体和林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王石村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林地条件优越,用材林平均亩单价高达5000至8000元,林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随着2004年第一轮林改政策实施二十余年,早期发包的林地陆续到期,林权证失效、采伐合同到期等问题接踵而至,优质林木资源一度“沉睡”。“林权不清,群众不安心;资源不用,发展没后劲。”村党支部书记范贵华一语中的。
为破解难题,王石村以新一轮林权改革为契机,首先从“明晰产权”入手。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动员会,利用村广播、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把政策讲清楚、说明白。干部们还挨家挨户走访,记录林地历史沿革和争议焦点,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针对不同林地情况分类施策,成功调解12起林权纠纷。最终,全村完成2212亩林地确权登记,发放林权证87本,确权率达62%,实现“树定根、人定心、山定权”。
产权明晰后,如何让林地“生金”?王石村给出了“科学定价”的答案。村里根据林地类型制定差异化流转政策:采伐迹地重新发包,按每年每亩10元收费,合同期限不超过30年;未采伐有林地续签合同,前期按原标准补缴费用,后续按每亩10元执行。同时,按承包规模实行阶梯支付,30亩及以下一次性付清,更大规模则分两次或三次支付。灵活的政策激活了林地价值,不仅调动了村民积极性,还吸引了外来企业投资。2024至2025年,村财政因此增收123050元,林农也尝到了甜头。
在发展的同时,王石村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确权后,林农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村里顺势建立村民联防机制,大家主动参与森林管护。2024年至今,全村森林火灾和滥砍滥伐案件发生率均为零,村民联合开展联防巡逻25起,制止野外违规用火13起,形成了“人人护林、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王石村活用资源促增收。村里计划完善林权流转机制,探索股份合作、碳汇交易、林下经济等新模式,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