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羽翼之下》摄制组在田间地头采访。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山河守望》摄制组深入西藏采访。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和三元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在平潭进行竞赛视频拍摄。
沙县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小吃业主。
永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在竹博会现场拍摄。
明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盖洋镇常坪村拍摄乡村村晚。
清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赖坊镇拍摄农民收获花生场景。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参加国庆升旗仪式后的法院干警。
建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濉溪镇大源村使用无人机拍摄收割现场。
泰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下渠镇拍摄补播秧苗。
将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拍摄假期坚守岗位的交警。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高考考场外拍摄。
大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太华镇高星村采访食用菌种植户。
●全媒体记者 金 鹏 卢 芸
秋去冬来,朔风报喜。11月5日,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作品《山河守望》获新闻专题类三等奖。
这是中心连续4届斩获中国新闻奖,5件作品获奖,不仅标志着中心在打造精品力作上再攀新高峰,更是中心加快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着力锻造融媒尖兵的优秀成果。
在媒体融合的改革发展新征程上,全市广大新闻战线工作者始终立于潮头、扎根泥土,在坚守初心中从“融”出发,描绘出一幅幅三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编者按】
正值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第26个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今日,本报推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专版,聚焦新闻媒体的人才培养、改革破局、探索新路,为融合发展鼓掌。当前,媒体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新闻工作者唯有守正创新,积极拥抱新理念新技术,践行好“四力”,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浪前行、勇立潮头!祝全体同仁节日快乐!
淬炼精兵 激发采编新活力
人才是媒体发展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优势资源。
走进市融媒体中心,“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标语醒目有力。立足先行先试,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原则,优化岗位设置,把原三家单位25个内设部室精简归并为11个,将更多员工投入到采编一线,加强内容生产力量。
好新闻,在现场;好记者,在一线。
深入村庄医疗点倾听医患心声;寻访民间传统手工艺人;“越洋”采访海外沙县小吃店主;在田间地头记录稻种丰收现场……到现场去,成为全市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寻找答案的共同方向。
提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机能拍、后期能编……全媒体时代越来越需要这样技能多样的“六边形战士”。
今年2月11日,中心在春节后举办首场“融媒特种兵”培训活动,为中心“质量提升年”拉开良好序幕。培训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时代——如何借助AI提升内容创作效率》为题,有效帮助中心记者编辑掌握如何利用AI工具赋能内容创作,提升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
“这次的AI技能培训太实用了,从帮助写稿到短视频创作都是干货满满,让我学到很多新技能!”培训结束后,记者编辑们兴奋地互相分享学习体会。
近年来,中心积极实施“融媒特种兵”培养战略,通过“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以及“三年选拔、梯度晋级”策略,举办“融媒特种兵”云课堂50余期。
为持续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中心采用“揭榜挂帅”机制组建融媒工作室,引入“导师制”和“轮岗制”,把工作室打造成培养全媒体人才的重要基地;搭建新媒体技能微培训、短视频大赛、主题采访等实战平台,建立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省、市新闻业务竞赛为考场,考核人才培训实效。优秀采编人员逐渐脱颖而出,为可持续运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经过实战化培训的淬炼,60余名“融媒特种兵”,现已成为队伍提质的中坚力量。如今,在鲜活生动的采访现场,越来越多的记者化身“全能多面手”,用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镜头捕捉社会百态,用声音传递人间真情。
改革破局 开辟传播新天地
为实现资源最大化,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中心打破过去广播、电视、纸媒、新媒体之间部门分割、各自为营的状态,组建全媒体新闻部、全媒体编辑部,打通“报台网端微”平台,形成“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内容发布格局。
近日,“我和我的三明”主题系列作品发出后,立即形成传播热潮,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的读者纷纷转发点赞。这正是记者编辑们高效利用新闻素材,通过“一鱼多吃”“多元分发”,实现全平台广泛覆盖和情感共鸣的生动缩影。
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在实践中,中心已探索出“N个一”的融合报道模式,以新媒体快讯、主题报道、新闻综述、现场侧记、评论员文章、专版专刊、短视频等各个形态的新闻同时发布的模式进行重点工作的宣传,实现多平台同频共振。
在全体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5年7月,中心各新媒体平台的累计阅读量达160亿,累计产生百万+阅读量作品4292条,千万+阅读量作品56条,总粉丝数超过680万;国际传播账号运行一年来,粉丝数已达6万人,多条视频帖文得到驻外总领事转发点赞。2021年,e三明客户端入选中国信息化大会政府信息化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2022年,上榜三明市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2024年,入选福建省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
鼓励奋斗,更要扶持好奋斗者。为进一步激发产品传播力,中心建立实绩导向的考核机制,按照“科学定酬、同工同酬、优劳优酬”的原则,重新制定绩效分配方案,消除编内编外人员差别,并创新建立融媒绩效、通联绩效、奖励绩效等动态绩效管理体系,以绩效考核导向推动优质内容产出。
激励措施不断加码。今年年初,中心进一步完善日评月评好稿、季评“红岩”新闻奖机制,通过把创优抓在日常,产品质量和传播力得到进一步跃升。
自融合以来,中心共有237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福建新闻奖、福建广播电视艺术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奖项。其中,省级以上一等奖31件,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2件,连续四年获中国新闻奖。网络纪录片《“赶粉”记》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和优秀国产纪录片。
双轮驱动 探索发展新路径
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做好主责主业的同时,中心打造“事业+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全体人员主动参与产业运营,合力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为着力解决困扰国内多数媒体的“绩效天花板”问题,中心在全国首创提出并实施“产业绩效”,建立起以经营收入为评价基础的绩效增长机制。这一创新突破了事业单位绩效总量固化的限制,让产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依托媒体平台优势,中心安排人员积极与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合作,主动策划生成项目,通过协办联办栏目、专题片制作、新媒体平台代运营等多种形式,用专业能力赢得认可,持续巩固政务宣传业务。
同时,中心组建市新融媒体有限公司,大胆创新运营,面向市场开展艺术培训、活动承办、展陈设计施工、助农直播带货等多元化服务,进一步拓展媒体产业领域。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路子也越走越宽。通过集中人员力量做强做活e三明客户端,将其打造成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大幅提升媒体参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百姓的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目前,e三明客户端已上线各类服务280多项,全市322个部门(含县级)3万多项审批服务事项入驻e三明网上办事板块,成为“全方位、全天候、全参与”网上公共服务平台。
打开“e三明”APP,首页醒目的“明e购”模块即刻映入眼帘。今年6月,中心整合e三明客户端208万注册用户资源,建成“明e购”商城。
6月中旬,在中心承办的闽货华夏行(上海站)暨明品明味明景入沪推介活动期间,“明e购”直播间首播就火,连续3天冲进抖音平台同时段、同品类销售前十。“明e购”直播间开启常态化直播,有效推广三明特产,拓宽销路,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产业反哺,良性循环。目前,中心产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2020年以来,中心创收年均增长超10%,员工收入不断提高,更多的资源得以投入到技术升级、人才引进和内容创新中,形成事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展望前路,媒体融合的浪潮仍奔涌不息,技术变革的窗口正加速开启。三明新闻战线将继续以融合为笔、以创新为墨,讲述更有温度的三明故事,传播更富力量的时代强音。
本版图片由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及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追光路上乘势起 共赴“媒”好新征程
2025年1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