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清
珍珍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四周是连绵的山脉,山上大部分是石头,根本无法种植庄稼。这里简称“九山半水半分田”,村民只能靠有限的农田勉强度日,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生活艰苦可想而知。
珍珍小学在村里读,毕业后考上乡初中。从家到学校要翻两座山,行程两小时。珍珍每个月回家两趟带足杂粮和腌菜,艰苦可想而知。经过刻苦努力,珍珍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这个喜讯给全家带来欢乐,毕竟全村就她一个人考上,许多同龄人为了生计大都辍学。父母希望她能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脱离这里贫苦的日子。
喜悦是短暂的。珍珍学费还没着落是现实问题,父母只好厚着脸面向亲友借。这时候,村长召集村民开会,将珍珍目前面临的情况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希望大家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首先说:“珍珍这闺女从小知书达理,这次考上名牌大学,给咱村带来希望,谁说女孩不如男孩,我赞助300元。”说着,她用颤抖的手从左边内衣掏出钱袋,里三层,外三层,是10元、20元、50元的纸币,共180元,随后从右边内衣又掏出鼓鼓的钱袋,仍然层层翻开,都是1元、2元、5元的零钱,共122元,合计302元。村长说:“大娘,您老意思就行了。”“不行!”老奶奶原来是孤寡老人,这些钱是老人平时喂养几只鸡,用鸡蛋换来的保命钱。所有人深有感触,你100元,我200元,他500元,不到一个小时,凑足珍珍两年学费。余下生活费由大哥在外打工资助,这样她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珍珍报考志愿时,想到乡亲们连果腹都成问题,竟然将全家积蓄资助她上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毅然决然报考农林大学,希望将来有机会回报乡亲们。
珍珍到农林大学攻读果树专业,平时学习认真,常跟教授到实地参观学习,对气候、海拔、土壤等该种哪些果树了如指掌。她一心扑在实践中,从栽培到收成,这中间的过程,她都扎实地掌握,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写好论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攻克学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珍珍的多篇论文在相关杂志发表,受到教授的青睐。许多林场遇到难题时,常邀请农林大学教授指导,老师常带她去现场考察学习。她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常常带着干粮一个人在实验林场基地观察,其间艰辛不言而喻。大学四年时间,没有回一趟家。带课教授看她是个人才,鼓励她报研。经过努力,她顺利考上母校读研,心中的喜悦无法比拟。
趁着放假,珍珍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她首先到村长家表示感谢,再到各家感谢乡亲们对她的厚爱。然后,她带着锄头每天到山头察看地貌,对每个山头做了详细的记录,整个暑假几乎在山上度过。许多乡亲都觉得奇怪,大热天不在家待着,跑到山上受罪,光秃秃的乱石山有啥好看。大家百思不解,父母也觉着奇怪,但她只说以后就知道。
珍珍回到农林大学,又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她百忙中查找资料,结合家乡的气候、海拔、土壤和石头山情况,再通过老师的分析,一次次地在实验林场中栽培并观察。
一年后,栽培结果得到论证,石头山也可以种植果树。珍珍立志将家乡荒山变成一片绿洲。
临近研究生毕业前夕,珍珍趁着寒假回家,首先到村长家说了自己的想法。村长听后笑得合不拢嘴,说这是全村人的福音,晚上立即召集大家开会。她在会上说将山上的土壤带到学校检测,是完全可以种植果树,并将海拔、气候作了说明,也将自己在山上勘测结果告诉大家。山上并不全是石头,只是石块多,土壤少,稍微平整就可以栽培,种植龙眼树最合适。她将栽培过程的论证做了详细记录。春天种植成活率高,两年后收成,可采百年,时间不要花费太多,每年施一次农家肥,洒点农药,夏季收获。
大家听她分析得很有道理,再说她是研究生,知识丰富,同意她说的情况。于是,经过全体村民表决,大家一致赞成。说办就办,在村长的带领下,每家有劳动力的全部参加,万亩荒山分片开发,珍珍负责联系龙眼果树苗。
珍珍毕业后留校任教,暑假特意回家到家乡山上观看龙眼苗,发现长势看好,这与她当初的设想一样。
两年后,也是龙眼丰收的季节。珍珍信心满满地回家,主要是品尝龙眼的口味。她发现龙眼的肉多,清甜,可口,看到乡亲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如今荒山变成绿洲,她乐开了花。
石头山龙眼美味的消息传遍四方,前来采购龙眼的客商载着一车车龙眼运往八方。看到钞票装进乡亲们的腰包,珍珍回报乡亲们的愿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