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凤清 吴文凯 林馨怡
新闻回放
2021年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调研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情况,与在场的林农们亲切交谈。
考察过程中,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福建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证。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欣慰地说,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林权证、林地经营权证、承包权证、流转的经营权证。4张见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史的证件,一字排开,整齐地摆在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不动产登记(林权类)服务窗口柜台上。
一旁的服务告知单,打印成不同颜色的折页,从林权抵押登记审批服务到各类资金、项目申报,为前来办事的林农提供便利。
时隔一年,再次走进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简朴的大厅里,林业服务中心柜台的布局和陈设,相较一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成立于2015年的林业服务平台,集评估、收储、登记、交易、咨询等功能于一体。可以说,这里是整个沙县区乃至全三明推进林改再出发的重要枢纽。
沙县区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之一。2021年3月23日,正在三明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三明林改的积极探索表示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牢记殷殷嘱托,砥砺前行奋进。
变化,在大厅之外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在青山滚滚绿浪中,在林农张张笑脸上。
定力:坚持正确改革方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建时亲自谋划、亲自抓起、亲自推动的工作。作为林改重要策源地之一,三明在一次次创新和突破中,围绕“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等问题,不断探寻深化林改的新路径。
“用这片林子作抵押,我上个月25日向银行申请了林权抵押贷款,没想到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25万元贷款就到账了。”3月9日,沙县区凤岗街道际硋村林农魏发松正在自家的林子里忙活着。
去年3月23日,到森林资源流转交易中心登记挂牌交易的魏发松,与前来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回答了不少关于林业经营的问题。他说,在得知自己正在办理林权交易登记时,总书记还祝他交易顺利。
过去的一年,确实顺利得超乎他的想象。当时挂牌报价57.9万元的116亩林子,最终在交易中心以68.8万元成交。魏发松用这笔钱,很快又流转了一片新林子进行开发经营,在做好林木管护的同时,还种植了多花黄精、小叶牛奶根、穿山龙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
从林子变票子,再用票子换林子,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通道正在不断拓宽。让青山得绿、林农得利,这正是三明不断深化林改的要义所在,也是改革推进的重要方向。
因为林业发展的特殊性,树木生长、资金收益周期都比较长。资金是推动林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林业金融改革,最早就是由三明开始向全省推广。
针对魏发松从前担心的贷款周期长、单家独户力量弱、林木精准评估难、贷款发放难等问题,三明一直在林业金融体制创新上发力。
和早期林权抵押贷款由于评估难、监管难导致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相比。三明通过改变之前按标的额收取评估费的传统,改为按实际面积收取,推进林地林木精准评估。同时建立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林权抵押风险防控机制,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为林业发展提供更为积极的金融支持服务。
“福林贷”“益林贷”“林票贷”“林通贷”……如今三明丰富的林业金融服务产品,正是伴随改革进程中一次次直面问题,啃下硬骨头的创新突破。
魏发松这次办理的银行贷款不仅手续更简便,放款更快捷,而且银行基于日益完善的信用评价和风险防控体系,为他提供了免评估服务。这让魏发松甚为感慨,三明林改再出发,自己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活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考察时指出,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激发三明林改每一次突破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正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对我们来说,林票就相当于资金。”62岁的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村民洪集体指着自己珍藏的十余张林票说道。平时,他把这些林票用绸布小心地包着,视作传家之宝。
2021年,他通过林票抵押等方式,陆续获得金融部门100余万元信贷支持。有了这些资金的注入,他所在的沙县夏茂镇青钱柳家庭林场经营得红红火火。阳春三月,林场里的客人一拨接着一拨。
林票其实是发放给林农的一种收益凭证。由于沙县人大多外出经营小吃,林地缺少有效管护,山林产出效益低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村集体与专业国有林场的“联姻”应运而生。林子交给国有林场打理,由国有林场向村民发放林票,确认投资份额,并且能够在村集体内部流通。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国有林场发挥自身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实现“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盈”。
作为全国十佳农场,官庄国有林场是“四共一体”模式最早的探路者,如今已占据了沙县全区10万亩托管林地的半壁江山。
“起初商谈林地托管的时候,讨论用什么形式来确认入股份额,也是村民小组会议一次次地开,才慢慢有了后来林票制的雏形。”官庄国有林场场长谢汝根回忆起最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仍记忆犹新。
奇招一出,满盘皆活。林票制的推出,不仅让林子有更加专业的团队经营,还能让造林收益提前兑现。
像三明林改大多数成功经验的形成路径一样,林票制由下而上进行提炼总结,很快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试点推广。目前,三明已有211个村开展了林票实践探索,制发金额1.63亿元,惠及村民近1.57万户、6万余人,所在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5万元以上。
如今,林农们手中,除了林票外,还多了张值钱的碳票。
2021年5月18日,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在将乐县常口村和沙县俞邦村同步举行。相比于林业碳汇项目仅针对每年新增的额外碳储量进行计量,碳票则是针对森林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的净固碳量进行计量。这样一来,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林木价值和生态价值。
林农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把林子管好,把生态护好,空气也能卖上钱了。渐渐地,林票、碳票、林业碳汇……这一类专业词汇,正逐渐成为三明林农口中的高频词。
改革步入深水区,干劲十足的林农们也有着更多的期盼,希望手里的林票、碳票,能在更专业的平台、更广阔的领域流通起来,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青山绿水变成更加吸金的聚宝盆。
3月的官庄林场,林海如画、碧涛涌动。早春的阳光洒落林间,将这条正在规划建设的森林康养带点缀上了别样的亮彩,耸立的杉木、套种的楠木……叶片上、枝干上,布满金灿灿的光斑,如同林农们的期盼,正化作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指引着三明林改走向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