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宝琴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主题,热议生态文明建设,共谋绿色发展。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在分论坛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郇庆治接连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马上吸引了与会人员的关注。
“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什么—什么样—如何建’这一内容体系上的完整性与理据自洽的逻辑论证,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样态。”郇庆治说。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的福祉和未来。在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室副主任李庆看来,人与自然关系正在经历生态危机的冲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避免生态危机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态文明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李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必然。
面对生态危机,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态学终身教授、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百炼认为,只有协调好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关系、生态可持续性的关系,以生态环境承受力为基础,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修复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黄凌风教授与李百炼有着相同的见解。他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福祉,是人类生存基础,其价值可以通过市场实现,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生态产业化,更要实现产业生态化,通过打通“两山”转换路径,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而未来30-40年,“双碳”战略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抓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久久为功。“要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地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狠抓规矩制度的执行,彻底改变守法成本高,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杜强说。
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在专家学者持续热议中,一幅幅绿色生态发展画卷越发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