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2年04月19日

大田以“绿”为笔 绘就生态新画卷

一河清水的文江溪(刘冬春 摄)

青山环抱着的大田县城饮用水源地坑口水库(陈广程 摄)

山川矿山公园(温欣孝 摄)

湖美生态综合管护队队员利用手机APP智慧监管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桃源睡眠森林康养基地 (苏晋锻 摄)

●本报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叶紫妍 张 玥

阳春时节,碧空如洗。大田县城乡大地鸟语花香,处处绿意青葱,构成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大田县始终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论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广生态综合管护模式,狠抓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森林覆盖率达73.43%,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全国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

综合治水,守护“青山绿水”

巡查河道,排查污染隐患……无论日晒雨淋,在均溪河湖美溪河段,湖美乡生态综合管护队队员颜建燕和同事,总是坚持着雷打不动的巡河。湖美乡生态综合管护队成立于2020年8月,是大田县首支乡镇生态综合管护队,像这样的乡镇综合管护队,全县已成立10支。

大田县地处福建中部,属于典型的山高坡陡、人多地少的水土流失区。聚焦破解生态环保“九龙治水”难题,2009年,大田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河长制,积极探索建立了河长制、生态综合执法、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机制,提出了“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治水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016年12月,大田县建立生态综合执法制度的做法,荣获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2018年,大田县河长制工作被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优秀案例。

2021年5月,大田县作为发起和起草单位,牵头制定福建地方标准《河(湖)长制工作管理规范》,为全省河(湖)长制管理提供运行和考核的评价准则和依据。

治水是攻坚战、持久战,大田县着力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在推进工作中,大田县当好“施工队长”,扎实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转向“有实”,突出源头治理,全面开展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养殖污染、河湖水环境、农村小水电等五项攻坚行动,新建安全生态水系26.1公里,取缔非法采砂点11处,全面完成154座小水电生态下泄流量设施改造工作,并接入省环保监测平台。

管河护河,管护能力提升是关键。大田县加强培育专业化管养队伍,实施石牌、桃源、吴山、太华、建设等乡(镇)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工作,巡河系统接入市河长制指挥管理系统平台。同时,加快推广生态综合管护模式,整合生态环保网格员、河道专管员、护林员、土地协管员、道路协管员等一线力量和资金,在乡镇组建生态综合管护队伍,明确分工、专人专职,落实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等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管”的生态管护机制。

规范河长办运作,严格落实联席会商制度。组织县河工委成员单位对公路沿线水域环境卫生、在建工程开展联合督查,协调解决永春、德化等地跨区域流域水质问题,将河道专管员的用人和日常管理权限下沉至基层,创新实行“多员合一、多村合一”和市场化管理模式等方式。

坚持全员共治,发动全民护河。大田县在创新性构建“乡贤河长”联动治水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人大监督有力与委员河长助力。县人大常委会对小流域治理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梳理出问题清单,县河工委各成员单位认真办理,限期整改落实,为依法治河、管河、护河提供了可靠保障。

县里还聘政协委员担任河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河湖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五大员”,人均巡河20余次,累计管护河长100余公里。发挥县法院驻县河长办法官工作室、检察院驻县河长办检察联络室作用,畅通行刑衔接障碍,为青山绿水提供司法助力,为河长制工作加强了司法保障护航。此外,实施“绿盈乡村+绿色金融”模式拓展工程,围绕“绿化、绿韵、绿态、绿魂”,新创中级版“绿盈乡村”10个,推进“绿盈乡村”提档升级,打响具有大田特色的“绿盈乡村”品牌。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大田县22个乡镇交界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标准及以上,均溪河、文江河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为100%,闽湖国控高才断面水质稳定在Ⅰ-Ⅱ类,城区及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矿山治理,实现“披绿生金”

大田县是我省重要矿产地,长期以来受立地条件、矿山开发、人为开荒等多种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点多面广、形势严峻。

银锭岬川石矿区的前坪乡,铁矿资源占全县矿产总量的40%以上,具有近700年的开矿历史。上世纪90年代,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造成了矿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水环境污染,山体满目疮痍。矿区内的山川、湖坪等村庄道路泥泞不堪,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生态重建,迫在眉睫。根据2011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9.8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95%;其中矿山水土流失面积18.52万亩,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大田人痛下决心整治经年沉疴,瞄准绿色转型,全力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

2012年,大田县被列为全省二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国土资源部和省财政厅、水利厅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在省纪委挂勾帮扶下,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拉开序幕。近10年来,银锭岬废弃矿山上,恢复植被、树木,引进生态循环农业,书写着点石成金的神奇故事。

矿山治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大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天地一体化”水土信息数据中心试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全县18个乡(镇)的水土流失斑分强度、分类别进行精准防治,做到“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地一策”。

矿区复绿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采用缓坡平整、修建截洪沟、排洪沟、沉淀池等手段,消除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土壤改良、种植树木、播撒草籽及设立景观等方式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021年3月,大田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全部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

水土流失治理打赢“翻身战”,如何才能保住“绿装”让治理长效化?大田县主动融入“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与福建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全力破解矿山水土流失治理难题。另外,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十严禁”“十必须”规定,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推动矿区水土流失治理机制长效化。

至2021年底,全县8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省级整体验收,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4.95万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列入国家试点示范,山贵崎煤矿、惠峰矿业等7家矿山企业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大田县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在矿山治理中,大田县伸手向废矿要空间,集约土地推动产业发展。一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矿山,不具备依山造景、打造矿山公园的条件,却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良田沃土”。在这些治理后的废弃矿山上,农业产业链在延伸,附加值越来越高,探索出了一条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新路子。

2018年4月,创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废弃矿山上落地,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300亩,经营品牌蛋鸡养殖、育苗和品牌鸡蛋销售、生态有机肥、中草药种植、食饲料加工等。如今,成长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市重点龙头企业。银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种猪和高优农业育种培优推广的农业科技型企业,总投资10亿元,公司免费提供猪粪沼液,用于农业生产,改良土壤。

此外,前坪乡上地村成立佳田农业开发公司,与创辉农业开发公司合作,打造松针鸡蛋品牌;与银顶农业科技公司携手,建设400亩高山蔬菜基地,利用有机肥,种植玉米、茄子、大蒜等,农产品销往泉州、厦门等地。

如何让废弃矿山“披绿生金”?这需要走一条治理恢复与综合利用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大田将为之长期坚守与努力。

唤醒青山,推进“多元融合”

深化林改,只此青绿万重山。大田县着力推进林权登记管理机制、林业金融、林票制度、林业碳票制度、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等六大方面改革创新。

在推进工作中,大田县不断优化新型林业生产主体发展结构,鼓励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开展托管经营业务,重点培育林业大户、家庭林场、股份林场、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的现代林业生产格局。

“目前,累计新组建467家新型林业经营组织,涉及面积58.5万亩,林地面积覆盖面达60.3%,涉及农户1.8万多户。”大田县林业局局长肖宏强说,探索建立社会资本顺畅进入和退出林业机制,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林农变股民的资产证券化的路子,从而壮大林业经营规模。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完善林业基础设施,推行基层林业行政执法“一带三”模式,推进护林员“四化”管护模式。

大田县是“中国油茶之乡”,油茶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绿色发展的健康产业之一,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大田县做优做大油茶产业,坚持高标准培育油茶基地,积极整合各类林业资金,加大丰产油茶林基地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油茶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科学配套灌溉和林业机械等基础设施设备,持续推进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提升。2021年底,全县油茶林面积达15.2万亩,油茶产量1700吨、产值3.6亿元。

眼下,大田县屏山乡大仙峰·茶美人景区万亩绿意盎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与高山康养项目,感受别样的休闲体验。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是中国首家以高山茶为主题,融文化体验、环境教育、文创展示、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区,被评为福建“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

优越的高山环境、独特的雾海景观、满目春色的茶园……这是休闲养生的地方。大田县以茶为媒,将茶产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融为一体,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厂变体验馆、茶园变科普园”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打造茶主题公园、茶文化村,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新格局。

翰霖泉运动森林康养基地是福建省职工疗休养基地,打造“康复疗养”特色产品,用养胰控糖“五驾马车”技术开展糖尿病调理,配套道鼎熏蒸设施,可慢病调理,也可休闲养生。同时,开发“膳食疗养”特色产品,体验别样的“大田舌尖味道”。

森林康养旅游,需要美丽乡村的融合。在“中国睡眠康养示范基地”桃源镇,有一个东坂畲寨。她藏匿于千米高山深处的畲寨,流通有客家、本地、闽南三种方言,拥有畲医、畲药、畲舞、巫家拳等畲族文化,是集古堡、古厝、古庙、古树为一体的畲寨古村落。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和畲族文化,东坂畲寨着力开发畲族文化体验、畲药养生等项目,打造独特的畲族文旅康养基地。

桃源里旅游度假区是集花海观光、游乐互动、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主题乐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景区打造四季有花生态景观,建设有花海栈道、小丑城皇堡、玻璃滑道、炫彩滑道等多个创意景观,这里可尝花、可采摘,成就了一个多彩斑斓的“梦幻桃源”。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东风农场年产红菇1500公斤,以每公斤超3000元的价格,可谓一味山珍难求。这里拥有芙蓉李、雷竹笋、玉米等瓜果蔬菜盛名远扬,引来乡村旅游热。这里还拥有了一股日出水量2000吨的冷泉,以优质水质,开发了纯净水项目。

--> 2022-04-19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20910.html 1 大田以“绿”为笔 绘就生态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