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2年04月20日

张思梅: 斫千年古琴 传本真匠心

张思梅弹奏《笑傲江湖》

斫琴中的张思梅

古琴粗坯

●本报记者 卢素平 文/图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弹拨弦鸣乐器,也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斫制技艺作为传统技艺,与古琴相伴相生。

今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有22个项目上榜,传统技艺类项目古琴制作技艺(三明)位列其中。

张思梅是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这些年,他凭着一颗匠心,一凿一斧斫制古琴,一心一意推动斫琴技艺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斫琴亦“斫心”

面朝田野、背靠青山,三元区洋溪镇洋口仔村半路洋新村被绿意裹挟,给人一种清幽静谧之感。

张思梅的竹梅琴堂,就在半路洋。

步入琴堂,或粗糙或雕花的板材随处可见。墙上陈列着数把古琴,美观大气,皆为张思梅所制。

“我更愿意称制琴为‘斫琴’,‘斫’有精工细制之意。”谈话间,张思梅拨弄琴弦,一曲《笑傲江湖》从指尖缓缓流淌而出,琴音古朴,琴韵悠长。

半路洋本就清幽,在琴音衬托下,愈显清静。

“静”,是张思梅心之所向,“斫古琴需要专心、静心,心不静,根本斫制不了琴。”

斫琴就是“斫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选材、造型、槽腹、刮灰、打磨、上漆、试音上弦……一把纯手工制作的古琴,需历经数百道工序,进行无数次精雕细琢,耗时常在1至3年。

斫琴底板梓木最佳,面板多用福建老杉木、青铜木或梧桐木。三明山林苍翠,木料丰富,多木制老屋,这些年,张思梅搜罗到了不少“宝贝”。

“咚咚咚——”他就近取材,用指关节敲打,侧耳倾听道,“色泽金黄,敲有鼓声,声音古朴,多是百年老木,选这样的木材斫琴,琴音更为灵动。”

指关节上厚厚的茧子,是匠心的见证。

给古琴上漆,极为考验技术与耐心。“裹麻、初漆、中漆、细漆、面漆……每上一道,至少得阴干一个月,若遇上特殊天气,耗时就更长。”张思梅说。

张思梅是匠人,坚持选用生漆,无奈生漆容易让人过敏,他的手臂常常奇痒难耐。为了制出好琴,他常年咬牙坚持,竟然有了免疫,如今只手掌过敏。

斫琴除了工序复杂,每个制作环节对温度以及湿度,都有极高要求。张思梅娓娓道来:“大漆必须阴干,湿度80%、温度23℃最佳。”

不惜心血,精益求精。“慢工出细活,我不希望任何有瑕疵的次琴流出。”张思梅话语中透着坚定。

结缘古琴20年

张思梅和古琴的缘分,要从20年前说起。

2002年,年仅24岁的张思梅到厦门寻找工作机会。在朋友推荐下,他来到了智藏法师的古琴所。

这是一幢小洋楼,装修古色古香,陈列的古琴古朴美观,让本就喜爱音律的张思梅着了迷。在古琴所,他白天学斫琴,晚上学演奏,日子过得飞快。

斫琴涉及木工学、木理学、漆艺、乐理与音响学等诸多门类科学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斫琴师必须“样样通”,极为不易,但张思梅却天份颇高。

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张思梅是大山的孩子,从小在山林间穿梭,认得许多木材。幼时,他对木工感兴趣,常在一旁观看村里的木匠做活。这些“凑巧”为斫琴打下了基础。

在智藏法师那儿,他学会了给古琴上漆、调配件,由他调好的琴弦、琴轸,从不抗指、打板。

由于技艺水平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思梅见到了当代古琴演奏家、斫琴家茅毅,在槽腹掏制方面得到了茅毅的指导。

古琴“内有乾坤”,说的便是槽腹。斫琴之人都懂,槽腹结构与音色关系最为密切,槽腹掏制是斫琴的关键,也是其中最复杂和最难以把握的部分。

有了高人指点,张思梅苦下功夫,边掏边听音,古琴音色达不到透、亮、松并且饱满圆润,绝不罢休。长年累月坚持,他的斫琴技艺愈发精湛。

斫琴之人,需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

钻研斫琴技艺期间,张思梅不断探索弹奏技巧。年复一年,他与古琴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闽派古琴在形制、曲目、技巧等各方面,无不体现出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闽派古琴”大师李禹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机缘巧合下,张思梅曾得到过李禹贤的指点。

“一路走来,许多人对我的斫琴、弹琴技艺有过指导和帮助,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张思梅坦言。

传承即是坚守

有一种坚守,叫传承。

在中国,斫琴技艺历史悠久。唐代以前,琴人自己斫琴。到唐代,专业斫琴工匠出现,宋代则设立了官方古琴制作机构。至明末清初,古琴始分流派,斫琴技艺主要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传承。

斫琴技艺是匠人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难以被现代技术所替代。斫琴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体现了坚韧的民族工匠精神,难能可贵。

传统斫琴技艺,不能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作为一名斫琴师,张思梅越发意识到,弘扬古琴文化任重道远,他愿倾毕生之力传承斫琴技艺。

2008年,张思梅作为古琴的特殊人才被永安市引进。这里悠久的古琴文化、丰富的林木资源以及适合斫琴的气候条件,让他的斫琴之路越走越宽。

在张思梅看来,三明古琴文化渊源深厚,宋代朱熹不仅是理学大师,也是琴学名家,明代杨表正更是琴学大家,他希望这门古老技艺有更多传承人。

萌生传道授业的想法后,张思梅收了多名斫琴弟子,其中2名是来自三明学院的学生。而今,学有所成的弟子中,也有人选择了坚守斫琴之路。

让琴音缭绕在人们心间,才能吸引更多人学习斫琴,进而推动这项中国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参加福建省文化精品推介会、海峡两岸(三明)古琴音乐会,赴东南亚演奏……张思梅奔赴各地演出,古朴通透的琴音,回荡在他走过的各个角落。

2015年,张思梅从永安来到三明。这些年,在三元区列西、沙县湿地公园闽学堂、竹梅琴堂开设古琴演奏培训班,吸引了越多越多人走进琴音。

今年,古琴制作技艺(三明)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三明市竹梅古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为保护单位,张思梅分外惊喜,倍感欣慰。

“希望有更多年轻斫琴师坚守阵地,让斫琴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永不消逝。”这是张思梅的心愿。

--> 2022-04-20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21003.html 1 张思梅: 斫千年古琴 传本真匠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