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2年05月15日

“福建音专”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

●江丽君

抗战时期,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后简称“福建音专”)在永安办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三所高等音乐学校之一。抗战胜利后“福建音专”迁至福州,1950年初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即今上海音乐学院),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建音专”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对今天的三明音乐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培养人才,要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紧扣国家、时代的需求。为从根本上解决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问题,满足激励全民抗战之急需,1940年4月1日,“福建音专”在永安上吉山正式成立。东南数省有志于音乐的学生,纷纷来到“福建音专”。

1942年,“福建音专”改为国立,设五年制本科和三年制、五年制师范科。又分理论作曲、声乐、钢琴、弦乐等主科,附设中、小学师资训练班和社会音乐工作者训练班。著名作曲家蔡继琨,诗词学家卢前,音乐教育家肖而化、唐学泳等先后任校长。1942年3月,著名音乐家缪天瑞(后长期担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就任教务主任,“福建音专”的师资力量逐渐加强。“福建音专”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按照艺术教育规律办学,成为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

“福建音专”历史只有短短10年,历尽艰辛,形成重视师资建设、尊重艺术规律、强调艺术实践、中西并存、洋为中用、开放办学、提倡国乐的校风,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福建音专”的办学实践证明,条件再艰难,只要适应社会需求,尊重教育规律、艺术规律,海纳百川,勇于创新,就算是偏处一隅,也能办出特色,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二、办好学校,要重视师资建设,不拘一格广揽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福建音专”成立之初,经费短缺,教学设备简陋,师资严重匮乏,学校发展和教学遭遇瓶颈。然而,一所学校要提高知名度,就得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而高质量的学生是高水平的老师培养出来的。

缪天瑞先生认为,办好学的关键是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他“利用”自己主编《音乐教育》《乐凤》的便利及人脉,四处招贤纳士,可谓求贤若渴。他请来了顾西林、顾宗鹏、刘天浪、李嘉禄等名家,挽留了途经永安的黄飞立、章彦、程静子,后来又请来了陆华柏、薛奇逢、徐志德、肖而化、王沛伦等人。“福建音专”一时人才鼎盛,高手云集。

黄飞立,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毕业,并非“班科”毕业,却曾长期跟上海市工部局交响乐团的副首席吉绍夫斯基(“小提琴之王”海菲兹的同班同学)学习小提琴,1943年初,他造访“福建音专”,被缪天瑞和卢前挽留,担任指挥和小提琴课程教学,解放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指挥系创系主任。

正是不拘一格广纳人才,“福建音专”才在短期内,在战时艰难中,打造成了一所音乐名校。

三、兼收并蓄,坚持中西并存、开放办学,形成包容发展的人才成长环境。“福建音专”提倡教学内容体系的多样化。以“福建音专”理论作曲课的教学为例,缪天瑞、肖而化、陆华柏三人采用“三家”不同的理论体系教学:缪天瑞使用该丘斯的音乐理论体系,肖而化则全力介绍普劳特(E.prout)的音乐理论体系,陆华柏却极力推荐柏绍顿(T.H.Bertenshaw)的音乐理论体系,这种各人介绍一家理论体系的做法,实际上暗合了新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这在当时音乐学院的教学上是很少见的。

“福建音专”“三家”不同理论体系的教学实践,为后来的音乐理论家们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音乐理论体系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缪天瑞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了系统和细致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升华,整理成《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一书,作为“福建音专”师范专业的教材。该教材倡导“本国的民歌不能轻视,应视其性质多多采用为教材”,认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完善评价机制”的教育观点,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是在今天仍然有它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福建音专”的音乐教育中西并存、开放办学,小提琴与二胡相互学习,钢琴与昆曲并行不悖,许多革新尝试提升了“福建音专”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福建音专”的优良办学传统,属于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办学的优良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下重文凭、轻能力,重职称、轻水平,重技能、轻理论的“实用主义”背景下,“福建音专”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精神风貌,更是一种宝贵经验、一种精神财富 。传承“福建音专”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可以为当代的音乐教育提供可贵的借鉴和参照。

--> 2022-05-15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22059.html 1 “福建音专”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