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2年07月26日

市普查办——

摸清风险底数 助力防灾减灾

●本报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李建华 温雅琴

房屋建筑调查98.37万栋,供水厂调查21座;森林可燃物样地调查761个,减灾能力、野外火源、历史火灾等调查填报数据12.99万条……今年以来,我市风险普查调查成果陆续汇交至国务院普查办,截至7月24日,三明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进度达95.8%。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0年5月启动,2022年底将完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市政府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将风险普查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督办。

我市调查对象有100万多个,统筹是重点也是难点。市普查办(设在市应急局)编制《三明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统筹推进全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调查与评估,着力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

制定分工表,由市应急、气象、地震等9个部门牵头实施行业领域普查,教育、文旅、民政、卫健等20多个部门单位组织调查对象填报《调查表》;制定流程图,明确普查阶段任务、时限要求、质量标准,有序推进清查、调查、质检、核查工作;制定考评办法,将普查工作列入市对县级政府和市直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考评内容,盯紧“调查对象数量一个不能少”“《调查表》指标信息不能错”,以考评促进度保质量。

市普查办既当“指挥员”,又做“操盘手”。召开3次部署会、4次推进会,发出工作提示函12期,进度通报8期;在“勤、细、严、深”上下功夫,开展调研、座谈、培训等工作,及时解决普查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国家普查专项补助资金815万元,支持各县(市、区)和市应急、住建、城管、气象等部门开展普查。

我市普查进度始终居全省前列,数据质量符合技术规范,去年12月,市普查办被国务院普查办通报表扬。

风险普查为人民。开展“五个一”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普查意义、目标、进展和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普查、支持普查、参与普查的良好氛围。

开设一个宣传专栏。市普查办在《三明日报》开设“聚焦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栏,刊发行业领域普查情况10期;宁化县、大田县等普查办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知多少”等专栏。媒体成为群众知悉普查信息的主要来源。

创作一部宣传作品。全市创作短视频、动漫等宣传作品13部,图文并茂、声色并举地介绍普查内容、分享工作经验、宣传普查成果,累计点击(转发)量达11万多人次。

制作一块宣传牌(栏)。在县、乡、村人员密集场所建立宣传牌(栏)433块,宣传风险普查知识和工作动态。

悬挂一条宣传横幅。在“10·13国际减灾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及LED屏等宣传标语1726条,让普查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

发放一份宣传品。在购物袋、扇子、雨伞、宣传单(册)等上印制风险普查知识、标语等,伴随着44620份宣传品让普查走进千家万户。

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5月24日至6月19日,我市出现持续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达500.4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市普查办和各级各部门利用普查成果,助力防汛救灾工作。

“防”有重点。气象部门运用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提前发出预警。自然资源部门对排查出的192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7824个房前屋后高陡边坡隐患点明确防灾监测人、责任人,累计出动专业技术人员1934人次,处置地灾灾情41起,转移161人。住建部门加强老旧房屋巡查排查,累计发现并处置房屋3398栋,紧急转移群众15018人次,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转”有场所。乡、村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合计1947处,紧急转移避险群众4万余人次。市应急局调拨棉被400床、帐篷100顶、折叠床300张、毛巾被500条等生活救助物资,保障了群众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

“救援”更高效。6月13日,永安市调动武警、消防、民兵等18支应急队伍530余人次,在洪田镇、小陶镇等地处置灾险情240多处,转移、解救受困群众124人。清流县在灵地镇、赖坊镇、李家乡等地提前预置应急救援队伍,成功转移受困群众243人。

目前,我市普查工作进入收官阶段。市普查办与省普查办联动开展评估与区划工作,加快推进普查成果落地运用,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筑牢防灾减灾“铜墙铁壁”,守护人民群众美好家园。

--> 2022-07-26 市普查办——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25217.html 1 摸清风险底数 助力防灾减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