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通讯员 周 静 文/图
竹海延绵,松涛阵阵。华兰溪穿村而过,溪里街边,奇石林立;小桥流水,相映成趣。
“为了秀峤的发展,老黄这些年付出很多心血。”7月19日,尤溪县溪尾乡秀峤村村支书蒋光安看着眼前的美丽田园,不由地提起老黄,“7月6日,他就从福州到村里,前天才回福州,进一步对接蜂蜜加工厂项目。”
老黄,叫黄东民,2013年退休前是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装备财务处处长。退休后,这位老知青情系“第二故乡”,回到秀峤,整治村容,引进项目,让昔日的市级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年插队,结下半世纪情缘
“松涛竹海歌秀水,石奇村美颂峤山。”这是黄东民心中的秀峤。
1973年,黄东民来到秀峤村插队,从此与秀峤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知青生活,黄东民记忆犹新。“当年分配工分粮,一餐不足半斤米,不够吃。虽然村民口粮也不足,但村民们仍经常送些菜给我。”黄东民说,有次上山砍毛竹,被马蜂蜇得浑身发肿,是村民用土办法把他医治好了。
1976年,黄东民在秀峤入了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到:“我深深地爱上了农村的一草一木,农村需要我,我也需要农村,我要扎根农村……”
1977年,黄东民考上大学。
离开秀峤后,他一直牵挂着秀峤村的点点滴滴。一直与村民们保持着联系,随时关注着村里的建设与发展。
2013年底,黄东民退休了。
回到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秀峤村。然而,当时的村庄“脏、乱、差”,没有年轻人,是个市级贫困村。
“当年秀峤培养我成长,今天我要帮秀峤发展。”黄东民毅然选择了“再下乡”,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共建美丽家乡。
几年来,黄东民以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为契机,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发动全村大力整治环境。拆违建、改旱厕、清杂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除了美化环境,在黄东民指导下,秀峤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积极对接政策,落实资金;谋划发展项目,充实村财;建强支部队伍,树立新风。几年间,秀峤村不仅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获得了省级卫生村的称号。
“从项目的申请,到工程的结算;从拆除违建,到建强支部组织……黄处长帮助我们很多很多。”谈起秀峤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在秀峤村任职10多年的“老”支书卓祖陈感慨良多。来到秀峤,黄东民自己带菜;动员村民拆除违建,他自己掏钱请吃饭,与乡亲掏心窝子;村里成立“峤石爱心互助金”,他率先捐款……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村干部,乡贤和村民们也都不由地对他竖起大拇指。
揭榜挂帅
老知青担任“指导员”
今年5月19日,福建省“师带徒”引凤计划——三明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活动在尤溪举办。同时启动了师带徒的“银发计划”,一些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与各村签订协议,包村指导。这些“揭榜挂帅”的乡村振兴指导员中,就有黄东民。
“目前,秀峤村还存在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发展资金缺口较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蒋光安说,不过这些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村两委和黄东民已经通过会商,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剩下的就是把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地做成。
毛竹林路况差,价格好的时候毛竹出不来。村里就预算资金,对毛竹林道路水泥进行硬化。
农田生产效益不高,村里就设计高标准农田项目,把73.2公顷农田进行改造。村民蔡知秀把自家的农田挂网认筹认种,接下来还打算将自己房子拾掇拾掇,办起农家乐。
秀峤村山清水秀,许多村民在房前屋后养蜜蜂,每年蜂蜜产量达5吨,由于销售渠道单一,卖不上好价格。村里打算把一栋闲置的老房子改造成农产品加工厂,把蜂蜜加工成饮品,丰富产品形式;统一品牌后,申请SC认证,进入连锁超市,打开销售渠道;再引进“智慧养蜂”项目,让养蜂也实现“数字化”。
在“福至农场”,挖掘机正挥舞机械臂平整荒田。农场主蒋光自是村里引回来的致富带头人,早年在外经商,去年看到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却有许多山垄田成了荒田,就回乡开荒种植黑木耳。“去年种3万棒,品质比较好,收益达12万元。”蒋光自乐呵呵地说,今年继续开荒扩大种植面积,还带上村里4户农户,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包技术、包销售,今年打算种10万棒以上。
盘活村集体资产,有效利用村里闲置土地、旧厂房等,投资光伏发电、水电站等项目,2021年秀峤村自有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
“今年,我们村有10多个项目在同时推进,村两委每天都很忙。”蒋光安是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引”回来的能人,在县城有企业,担任村支书后,每天都往村里跑。
“以幸福苑为中心,多点开花。左边的山上开发饮用山泉水,让村民的饮用水进一步改善;右边开发三福潭,前面加强乌后坂节点打造,后面开发峤石野趣园,正中修建鱼鳞坝、休闲亭,让美丽乡村变成旅游打卡点。”黄东民讲起了下一步计划,就是要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文环境,让这个有乡愁的地方充分发挥出传统村落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全面振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