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芳芳 通讯员 张桂香
党旗引领风帆劲,凝心聚力谋发展。近年来,市政协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政协工作的生命线,按照深化“五抓五做”创建“模范机关”的要求,倾力打造“同心聚力 协商为民”党建服务品牌,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创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从服务发展到惠及民生,从建言资政到履职尽责,市政协始终紧扣市委、市政协中心工作,激励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一线思维、保持一线状态、坚持一线标准、展现一线作为,以高质量党建为政协事业创新发展夯基固本,以卓有成效的履职成果为党旗增添光彩。
落实“123”举措
凝聚思想共识
市政协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高站位、广泛凝聚共识。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党委、支部会议、干部教育和青年学习的“第一议题”,今年来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2次,交流研讨3次,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中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落实“两个全覆盖”,在政协全体会议期间,首次召开中共党员委员会议,完善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定期到各党派团体走访等制度,在市政协委员中设立21个功能型党支部,组织开展市区委员功能型党支部活动7次,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打造三个新平台。打造委员履职平台,在社区、村和委员企业设立16个委员工作站,引导委员多做凝聚共识的工作,把群众意见建议反映上去,把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开来;打造“政协云”平台,用好委员履职、提案、社情民意、专委会工作等管理系统,提升凝聚共识的效率;构建“悦读时光”平台,将闲置办公场所改造成“悦读空间”,举办读书分享会、研讨交流会等读书活动10多场次,让理论学习实起来、活起来。
坚持“三个一线”
助力三明发展
党的建设是“根”,履职工作是“叶”,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政协激励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建真言、献良策、求实效,在履职为民中协助党委政府抓难点、破堵点、解痛点,主动补位聚力发展。
招商引资在一线,主动参与、融入“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役,抽调党员骨干力量组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积极开展全市政协系统招商引资“六个一”活动。截至7月底,全市政协系统共召开招商引资座谈会、推介会176场,策划对接项目196个,计划总投资499.24亿元。
项目服务在一线,市政协班子成员带领机关干部深入一线督促推进挂钩的17个“三大一重”项目和18个市区“依法和谐征迁”项目,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进度。
政策对接在一线,发挥政协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对接中央扶持和沪明对口支援政策,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获国台办立项和经费支持。
市政协还积极发挥党建共建的“政企”桥梁作用,扎实做好与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政企结对共建活动,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产品销售和员工队伍建设等困难和问题,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行“三个融合”
促进履职增效
把党建的成果体现在履职实效上。市政协坚持党建赋能,推行“三个融合”,引领政协履职不断提质增效,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推行“党建+调研”,把党建活动与政协调研活动有效对接,在2个重点课题调研组中设立临时党支部,抽调党员干部、党员委员作为专班骨干成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高调查研究质量。
推行“党建+协商”,拓宽“党建阵地”和“协商平台”一体推进的有效载体,建立协商“e”线委员工作站,开展“办实事、解难题,协商在一线”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推行“党建+监督”,发挥政协机关党员、党员委员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启动新一轮“委员河长”工作,选聘205名省市县政协委员担任“委员河长”,开展委员巡河4700多人次,及时上报各类问题680余件,已处置443件,助力水岸常绿、河湖常清。
市政协还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班子成员带头,组织党员干部、政协委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累计参加“居民夜谈会”19场,帮助协调解决问题30项;56名在职党员全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组建4支党员先锋队,开展“三下乡”、疫情防控、灾后清捡垃圾、创城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