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在农村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202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发挥好,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1、学习实践科学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和引导农民群众,坚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目前,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不少群众接受能力不强,在组织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应当始终贴近群众实际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农村实际导向相统一,通过身边生动的案例,宣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乡村创新开展一些朴实的、群众容易接受的诸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强农、惠农、富农方针政策同村民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帮助群众深入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人心,增进共识。
3、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要把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落实到评价、衡量村民道德行为中。充分利用各种典型事例、各类先进人物,引导村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让践行主流价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4、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要积极支持认真组织村民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拔河等形式多样、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种农事比赛活动,丰富村民精神食粮,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5、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目前农村一些地方还存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为此,要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建立正能量激励机制。村干部带头,党、团员带头,公职人员亲属带头;对症下药,对家境比较困难的,帮助解决其实际问题;对抵制高价彩礼、不大操大办的群众,要大力宣传,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并在发展生产上给予项目资金的支持,帮助其发展家庭经济;要在村规民约和各类宣传活动中,积极倡导婚事新办;要加强思想工作,阐明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带来的危害。
第二,制定管用的村规民约。实践证明,管用的村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村民自我约束的重要依据。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泰宁县梅口乡拥坑村等地在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时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制约性措施,倡导新事新办,出现了结婚零彩礼等新气象。
第三,推广红白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和积分制等做法。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倡导主流价值、向上向善、孝道文化、勤俭节约等新风尚,破除厚葬薄养、封建迷信、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等旧习俗。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把关怀和温暖送进百姓心坎。不少村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实行积分制,村民凭文明积分,兑换相应等额物品。违反村规民约的,视情扣除积分,并列入警示对象。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助推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