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睿 本报沙县记者站 童伟峰
走进沙县区总医院的门诊大厅,“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大字格外醒目。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听取医改情况介绍,向医护人员、患者了解医改惠民情况时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近年来,沙县区总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行了以全民健康为中心,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再到“全民健康管护”的改革新探索。
新春伊始,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奏响新征程奋进号角,沙县区总医院便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医防融合、全力做强县域医疗中心、提升健康服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只为交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答卷。
数字赋能
完善健康服务能力
查看管理日志、就诊记录、随访计划,拨打患者电话、询问病人情况、提醒病人及时回院复诊……3 月 14 日,在沙县区总医院新启用的疾病管理中心内,护理科科长范彩珠正在使用全民健康管理系统,对患者出院后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管护。
从“人管人”到数字赋能,沙县区总医院通过改革信息化创新之举,对患者进行数字化健康管理。
借助新平台,中心的疾病管理师们,协助主管医师对入院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睡眠、心理及就医期望值等评估,根据患者个性化的病患评估报告开展院中“一病N方”全方位疾病与健康管理。
“系统试运行仅一个月,就已为 466 名住院患者、238 名康复出院患者建立了健康管护档案。”范彩珠介绍。
随着医院分级诊疗系统的逐步健全,结合“总医院专家在线”远程会诊等举措,越来越多群众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全年两院区共向下转诊14373人次,各分院向上转诊795人次。“家门口”看好病的目标,正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步实现。
向上借力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指你自己的鼻子,再指我的手指,反复3次……”在沙县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内,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彤正细心地为患者曹先生看诊。
不久前,曹先生因为发作性肢体麻木无力入院,检查诊断是脑梗死,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你要控制好血压血糖,适量运动,合理饮食,配合我们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张彤一边调整治疗方案,一边给患者提出合理建议。
张彤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一名神经内科专家,尽管已退休,依然奋斗在医疗一线。去年,她响应国家卫健委的号召,来到沙县区总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基层援助,开设专家门诊,还帮助神经科规范教学查房、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
“‘国家队’到基层驻点,让我们医务人员受益匪浅。”沙县区总医院副院长罗秀贞表示,不仅有向下“送宝”,医院还向上“取经”,派驻优秀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持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及科研能力。
近年来,沙县区积极对接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助力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先后与省协和、妇幼、肿瘤、儿童医院等建立协作关系,设立名医工作室;与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合作建立“专家医疗基地”,共同开展国家卫健委“医防通工程”与脑卒中高血压防治工作。去年5月,在省卫健委的支持下,省肿瘤医院派驻专家到沙县区总医院任挂职副院长,帮扶新开设的肿瘤科,成为全市首家拥有肿瘤科的县级医院。
暖心为民
“无陪护”减轻患者负担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是很多家庭都曾面临的难题。
90岁的王大爷因肺炎住院,家属一边照顾王大爷一边忙工作,单位医院连轴转。看出了王大爷心疼孩子往来奔波,病区医护人员就向其推荐了医院新推出的“无陪护”服务。
王大爷和儿子商量后,决定试试。住院不到3天,王大爷就渐渐熟悉了“无陪护病房”模式:住院的护理和生活照护分别由护士和护理员“包办”,个性化营养餐准点派送到病房,做检查护理员全程陪同,在护理员协助下还能随时与家人视频聊天。
为了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无陪护”病房的服务放心,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医院对“无陪护”病房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明晰医院、护理员、护士等服务主体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让陪护工作更专业。
沙县区总医院康复科一区护士长曹晓霞介绍,“无陪护病房”由总医院委托第三方陪护机构负责,护理员要经过层层培训,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方能上岗。同时,护理员必须在责任护士指导下为患者提供规范的生活照护,在日常工作和工作质量上接受护理部监督。
开展“无陪护”医院建设以来,沙县区总医院已投入近30万元,对“无陪护”病房进行改造,增设电子门禁系统、患者呼叫系统,目前已有康复科、内科、外科3个科室设立“无陪护”病区,共有214人参与无陪护服务体验,无陪护率达64.46%。
又是一年春来到,万物更新启征程。牢记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沙县区总医院正奋力书写人民健康新篇章,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