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3年04月13日

“饥饿感”可能是身体的预警信号

●本报记者 陈登达 通讯员 黄黎明 文/图

众所周知,人的生理活动能量直接来源于血液的血糖,血糖则来源于小肠等消化器官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血液里的血糖浓度减少,就会导致饥饿感等生理反应的产生,一般进食过后就会缓解。但不少市民总会没到饭点就开始感觉饥饿,甚至刚吃完饭就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更好的健康饮食方法呢?记者展开了调查。

时常觉得饿可能是患病了

“以前正常的三餐无法满足我的需求,肚子总是‘咕咕叫’,一天我要吃5顿才行。”市民刘辛铜说,由于工作压力和长期熬夜等因素,让年仅26岁的他饮食十分不规律,每天奶茶、外卖必不可少,他的体重也直线上升。

本来刘辛铜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并未放在心上,但今年3月的一次体检结果让他不得不作出改变。经医生检查,确诊他患上了2型糖尿病,需要服用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治疗药物。

由于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刘辛铜要终生跟糖尿病相伴,想到每次吃饭前都要拿出胰岛素给自己扎上一针,他悔不当初。

屈服于饥饿感,开始暴饮暴食,是导致刘辛铜患上2型糖尿病的元凶。由于长时间摄入高热量、高糖分食物,使他体重远超同龄人,而这些高糖分食物在他体内不仅引发了肥胖,还导致他的身体胰岛素分泌过多,在经历一段时间以后,胰岛功能就会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而逐渐走下坡路,最后导致胰岛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出正常血糖的胰岛素,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糖尿病。

据了解,市第一医院每日接诊糖尿病患者达30余人次,25岁至40岁患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比约30%,糖尿病患者逐渐出现年轻化。

多种疾病会诱发饥饿感

正常情况下,规律摄入一日三餐的人,每3~5个小时感到饥饿是合理的。但饮食、疾病、情绪等因素,会缩短这个时长,或伪装出“饥饿”的感觉。

“饥饿感的产生不仅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进食,也可能是在预警,告诉你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胡永敏说,生理性表现的饥饿感是由于部分人胃口较好、食欲佳,可能在下一餐前会感觉饥饿,属于正常生理改变,但除糖尿病外,还有多种疾病会诱发饥饿感产生,需要市民到医院详细检查判断。

十二指肠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胆功能异常、低血糖、下丘脑受损、感染肠道寄生虫等6种病征也会引发饥饿感。胡永敏介绍,通常在下一餐前,即空腹时患者可感到胃部不适,总想进食,进食后症状即可缓解,这是十二指肠溃疡典型临床表现;甲状腺激素为维持体内代谢重要激素,由于甲状腺过度活跃,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会消耗更多热量,因此,即使甲亢患者吃得比正常人多,也总觉得饿,当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导致机体代谢增加,患者会出现饥饿感、想要进食,但进食后体重并无增长,部分患者可伴有心慌、手抖、突眼等表现,则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肝、胆在人体中负责分解糖原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动,肝胆功能异常会大量消耗人体中储存的糖原,从而使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低血糖的患者由于血液中血糖浓度比较低,往往容易出现饥饿感,这类人在进食之后也很难出现饱腹感;当下丘脑出现功能受损时,比如肿瘤、头部外伤,饱足感调节区出现障碍,患者便可能时常觉得饥饿,从而过量饮食,造成下丘脑性肥胖;受蛔虫、蛲虫、或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后,肠道寄生虫会夺走体内的必需营养素,让人比平时更容易感到饥饿。

如果经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异常,那么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饥饿感激增。因为饥饿感常与愤怒、焦躁和更少的愉悦感相关,生活中承受了过度的压力会增加饥饿激素的水平,肾上腺也会产生更多的皮质醇,会增加食欲;同时,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一种引起饱腹感的激素)水平,并增加生长素释放肽(一种增加食欲的激素)水平,这种激素还会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让人感觉到饥饿。

控制欲望科学饮食

饥饿感产生后就进食甚至暴饮暴食,不仅会导致肥胖甚至诱发病症。那如何科学控制进食欲望呢?市民郑成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会多吃代餐类食物来跟饥饿感抗衡,让肠胃有工作但不会摄入过多热量和糖分,这样既避免了肥胖又有饱腹感。”郑成发说,在电商平台购买魔芋、鸡胸肉等低卡路里食物,三餐摄入量还不如别人一餐多。

而在非饭点出现饥饿感,郑成发会使用兰香子泡水,一粒兰香子仅有芝麻大小,它表面包裹着多糖类不溶性食物纤维,接触水或体内消化液后会迅速自体膨胀,一口气喝下一杯可有效地抑制空腹感、减少热量及多余食物的摄取、增加饱足感、健康维持体重。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代餐食品,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会映入眼帘,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个个都宣传自己是对抗饥饿的减肥好帮手,它们真的靠谱吗?

“按正常饮食需求量摄入代餐食品确实可以帮助抑制饥饿感,同时不会带来肥胖。”胡永敏介绍,大部分代餐食品有热量低、无糖分等特点,但由于大部分代餐食品是粗纤维食物,摄入过多会给肠胃带来一定负担,还是需要科学建立膳食结构,以肉蛋奶搭配为宜,配合适量的运动,管住嘴、迈开腿,才能健康生活每一天。

小链接

添加了代糖的零卡饮料能否畅饮呢?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证实,无糖饮料会增加尿毒症风险,而且喝得越多,风险越大。每周喝1~4杯(230ml)、5~7杯和超过7杯的人,分别是不喝的人患上尿毒症的风险1.08倍、1.33倍和1.83倍。长期每天每多喝一杯,患尿毒症的风险会增加29%。而且长期饮用无糖饮料会改变人体葡萄糖代谢,影响肠道菌群健康,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

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时下流行的代糖赤藓糖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关联,使其风险增加80%~121%。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赤藓糖醇添加到全血或分离出的血小板中进行观察,发现赤藓糖醇会让血小板更容易激活并形成血栓。动物实验的结果同样表明,摄入赤藓糖醇能够加快血栓形成和缩短颈动脉损伤后血流停止时间。(人民网-科普中国)

--> 2023-04-13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35976.html 1 “饥饿感”可能是身体的预警信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