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馨怡 本报三元记者站 黄舒祥 张斯祺 通讯员 罗 佳 文/图
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煦,92岁的吴老伯乘着电梯到达底楼,闲庭信步来到杜鹃新村门口的“口袋公园”,和老邻居们聊天。老人们不时发出的笑声,让已经焕然一新的小区面貌更加明亮了几分。
生活本来没有一纸蓝本,更没有标准答案。然而,当三元区列东街道的老旧小区与“更新”撞个满怀,激荡而出的种子,在居民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老旧小区改造 提升居民幸福感
4月7日,记者来到杜鹃新村,只见花园里的鲜花尽情绽放,刚放学的小朋友正在使用健身器材,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原来小区又脏又乱,下水道经常堵塞,气味难闻,都不敢出门。现在小区、雨污管道、电线电缆、停车位都得到了全面改造,还配备了图书阅览室、小游乐园等一系列娱乐设施,住着舒服多了。”居民吴女士对记者说。
列东街道坚持“先民声,后提升”理念,从加强氛围营造到统筹力量推进,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有秩序、无障碍地进行。此次改造项目分东、西两部分,总用地面积约304亩,涉及住宅58幢,共拆除柴火间1370间,改造后在原址上新建了绿地、停车位、游乐设施等场所,做到雨污分流、强弱电下地,全面提升了整个小区居住品质,惠及2260户居民。
对76岁的李奶奶来说,更让她满意的是社区的适老化建设。“以前,哪里有社区的概念,位置狭小,如今有了专门的健身娱乐场地,我和老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下下棋,唠唠家常。”
“老旧小区均为低层住宅楼,老年人居多,我们改造了小区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增加楼层休息座椅,在小区公共区域增加休闲凉亭等适老化设施,满足小区老年居民出行及休闲生活需求。”项目经理彭友亮说。
“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周围都是老朋友,生活得太舒服了!”罗奶奶感慨地说。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施工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每栋楼都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网格员对施工中涉及的水、电、气改造问题,有针对性地通知居民,听取居民的意见,解决了居民最关心的基础设施、车辆停放、文体设施、安全保障等突出问题。”列东街道负责人说。
“我们小区像是新建的一样,以后下班回来再也不愁车没位置停了。”“我喜欢健身,这次改造后增加了健身设备,真方便。”……小区居民在现场和记者分享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喜悦。
顺民意聚民智 释放旧改最大合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列东街道统筹力量,扎实推进辖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月初,在三元区列东街道杜鹃新村,工人们正在对社区的最后一片柴火间进行拆除,这标志着历时16个月的二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接近尾声。
彭友亮介绍,杜鹃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施工一年多了,在街道和社区的配合下,施工进展顺利。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头万绪。如何充分汇聚民意民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列东街道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鼓励居民参与方案制定、工程进度监督,在充分尊重民意中最大限度赢得民心。
改造伊始,小区便成立了由街道和社区干部、网格员、在职党员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施工监督、安全保障、环境整治共5个小组,全程为改造‘把脉问诊’。”社区负责人介绍。
老旧小区最需要改什么、怎么改,居民最有发言权。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得民心、顺民意,列东街道通过入户调查、媒体宣传等方式,积极征求改造意愿、全面了解群众满意度。同时,为实现广泛动员、共同打造的目标,对改造项目实施过程加强监督,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从“为居民端菜”转变为“由居民点菜”,营造“过程居民参与、成果居民享受、小区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
在方案征询过程中,每天都有许多居民来提意见。小区召开改造议事会,街社、社区、建设主体、居民等相关人员坐在一起,将收集到的疑问逐一解答、意见建议逐一讨论,不断完善改造方案。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注重处理好改造需要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关系,避免华而不实。优先改造群众意愿强烈、应改必改的内容,围绕居民需要排水排污、停车、健身等方面,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列东街道党工委书记邱民安表示,社区妥善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既要做好道路亮化、停车位规划、绿化美化等颜值工程,又要做好雨污分流、线缆归集、燃气管道入户等品质工程。
为老旧小区改造描上“党建红”
“在改造前期,我们社区干部全部下沉一线,与楼栋长一起挨家挨户摸排,掌握了住户详细的一手需求信息,获得住户的一致赞同。”二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姚梅兰介绍。
社区党组织精准摸排需求,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发动网格员、楼栋长一起开展摸底调查、征集居民意见,注重引导小区业委会参与改造项目,搭建好党委政府和住户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把群众心声带上去、落实好。
“楼栋前的柴火房未拆除前,公共场地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比较多,给大家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对这些柴火房进行拆除整改后,公共场地环境卫生有了极大改善,大家都为如今整洁的小区环境感到舒心。”牡丹新村居民陈阿姨开心地说。
“这家店是我家的经济来源,把它拆除了,我该何去何从?”市民陈忠胜虽然愿意支持拆除柴火房,但还是有顾虑。原来,在牡丹新村15幢与16幢间,陈忠胜将柴火房改造成了便利店,这间占地不过10平方米的便利店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如今要将柴火房拆除,他担心的是:新的便利店选址在哪里?烟草营业执照怎么办?
原来,烟草销售的利润占了陈忠胜便利店每月净利润三成以上,变更经营场所后他持有的烟草营业执照就会作废,给经营带来影响。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列东街道工作人员林凌走遍列东街道的大街小巷为其选择地段合适、租金适宜的店铺。在选址完成后,又马不停蹄地联系烟草部门,为陈忠胜开具证明,帮助他顺利变更烟草营业执照的经营场所。
短短半个月,陈忠胜的烦心事没了,新店铺开起来了,生意越来越红火,这让他对街道干部竖起了大拇指。像陈忠胜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了街道干部的真情和实干,柴火房拆除工作顺利完成。
眼下,列东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改造进度及开工率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预计5月底全面如期保质保量完工。同时,还将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后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小区由“无人管”向“共治理”转变,不断满足居民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的新期待和新需求。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惠的是民生,得的是民心。什么才是成功的改造?我们在采访中得到了答案:居民们发自内心地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幸福、舒心、便利成为最高频率的词语,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是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的起点,是以“新”换“心”行动的温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