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佳霖 文/图
“太好了,以前天一黑就看不清楚,路上有个磕磕绊绊的很危险。现在社区实现了路灯全覆盖,即使是深夜,或遇上下大雨的恶劣天气,也能放心行走。”4月13日,家住三元区的何女士,结束加班回家,她说道。社区里温馨的路灯照亮前路,一抬头看见的是一列列簇新的路灯,温暖的路灯光给了何女士和社区居民们满满的安全感。
点亮回家的路
路灯不仅是城市的眼睛,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它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像人的眼睛,为城市增添亮丽的同时,守护着市民的夜归路。路灯亮起来了,城市美丽了,市民的心里也充满了温暖。
今年以来,三元区列东街道杜鹃社区开始社区改造,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环境。在改造中,杜鹃社区居委会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到杜鹃社区部分道路缺乏夜间照明,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居民夜里出行极为不便,学生早晚经过也存在安全隐患。随后,社区居委会发挥联系单位广泛的优势,积极组织安装社区路灯,最终实现社区路灯全覆盖。
“现在路灯安到了家门口,再不用担心晚上回家摸黑了。”在网络公司工作的程序员小王说。以前回家必经的那条小路到了晚上是漆黑一片,他总要打着手电筒以防摔倒,现在好了,社区路灯安装投入使用,每一个角落都被点亮了。
高三学生小刘也对安装路灯感到高兴:“我们学习任务重,每天回家都是披星戴月的。以前没有路灯,每次都惴惴不安,生怕遇到什么危险,但现在路灯都建起来了,也让必经之路安全了许多。”
一盏盏爱心路灯是守护居民夜间出行的“安全使者”,也是社区工作人员投身社区改造的直接表现。为了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三元区以改造社区、服务小区为契机,点亮回家之路,更温暖了居民的心。暮色四合,新安装的社区路灯全部点亮,为繁忙的城市赋予了人性关怀的温暖。
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社区路灯暖人心,然而在多年遭遇夜晚无灯的居民热盼路灯亮起来的同时,一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却在用一些不文明行为浇灭暖心与爱,破坏照明环境。
“这批社区统一安装的路灯底部都有一个杆门,这本是方便检修与维护的好事,但不少人却会拽开杆门。虽说我们采取了防护措施,但这类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有些路灯的杆门已经被拽掉了。”三元区下洋社区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些被拽开的杆门不仅成为破坏社区环境的“缺口”,更因其裸露的电缆头而可能成为漏电“杀手”。
令社区工作人员头疼的,还有路灯的稳定性。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早晚遛弯时,很多小狗都凑到路灯灯杆根部小便。“短期看没有什么影响,但时间一长,灯杆一直处在被小便腐蚀的情况下,不仅影响了路灯的正常使用,还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可能危及社区居民的安全。”
针对这些不文明细节,居民也提出了意见:“保护公物的完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公德。”居民李女士认为。她说,要想减少不文明行为,守护路灯的安全,正确的提醒和宣传必不可少。
为维护路灯安全,下洋社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居民区内破坏路灯设施的行为,采取了进社区宣传、设警示牌提示等。对破坏路灯杆门的不文明行为者,通过调用监控寻找到他们,并开展教育与追责,为防止灯杆杆门被盗、遭破坏,杆门已进行相应调整加固。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加强了巡视,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采访中,很多居民对破坏路灯的不文明行为都表示了斥责,也许破坏者只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或是一次情绪的发泄,却给整个社区的坏境带来了伤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守护社区环境,共创和谐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