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3年05月29日

鱼笱 流传4600多年的捕鱼神器

林晋增老人在编鱼笱

笱篍、笱框编在一起

放鱼笱捕鱼

●邹晓红 文/图

鱼笱是放在河岸边捕鱼用的工具。据考证,新石器时代,距今4600多年前,浙江吴兴钱山漾人就已使用鱼笱进行捕鱼。如今会做的人越来越少,沙县区凤岗街道古县村的林晋增老人是为数不多会做鱼笱的竹编匠。

这些天,老林在家闲来无事,又操起了老手艺——编制鱼笱。他从20多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编鱼笱。虽然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编了,但这位82岁老人的手上功夫依然娴熟。

编制鱼笱,是精细活,从挑选竹子到破竹、削篾、编织,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来不得半点马虎。

斑竹,材质坚硬,韧性好,是制作鱼笱的最好材料。

老人从附近山里砍来几根斑竹,先用劈刀削出几根1米多长的细条,再削出厚0.2厘米、宽0.8厘米的竹篾。做篾条只用竹子最外的两层,劈时要把竹子凹凸的节削平。

两个多小时后,呈圆锥形鱼笱框架制作好了,14根规格统一的篾条,一端被扎紧在一起。还要做一个“机关”安插在笱框里,这叫笱篍,呈三角形,是所有竹篾斜向中心点,类似于机关,使鱼笱开口处形成倒须式漏斗,主要功能是阻挡已进笱腹的鱼儿逆水逃出,使鱼儿只能进,不能出。

制作笱篍,同制作笱框方法、步骤一样,只是材料规格不同。笱框和笱篍做好后, 就要像“织毛衣”一样交织,才能有机地套在一起。

篾条就像毛线,5根篾条要编织成稻穗的图案,还要把14根篾条与笱篍的篾条缠绕在一起,一条接一条盘来绕去,纵横交错,让人眼花缭乱,老人编织起来却井然有序。一双布满沧桑的手,在青翠的竹条里盘绕,四千多年前的捕鱼神器渐渐成形。

老人家门前就是沙溪河。花了一天时间完成了鱼笱,老人迫不及待带着鱼笱来到河边,在鱼笱筐上绑扎一根竹条,将鱼笱放入水中,并把竹条固定在岸边,等待鱼儿上钩。

林晋增的外甥王柳儿,是沙县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对当地风土人情颇为了解。王柳儿介绍,相传,早期由沙县古县先民(闽越族人)引进鱼笱编制技艺。古县村地处沙溪河岸边,史称“沙源地”。过去这一带淤积着大量河沙,形成了众多沙洲。村民们空闲时,就会去沙洲边围堰用鱼笱捕鱼,将鱼笱放在出水口位置,旁边用河沙与稻草填塞,第二天早上,便会有大量的鱼虾进入笱腹中。

如今,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已渐行渐远,村里会编制鱼笱的很少,林晋增的儿子林伍均也会这门手艺。林伍均擅长编制各种类型的鱼笱,但由于编的鱼笱很少有人买,只能作为一种爱好,平时则以做泥瓦匠谋生。

--> 2023-05-29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37933.html 1 鱼笱 流传4600多年的捕鱼神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