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刀
近期,两个名词“低龄老年人”和“银发红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低龄老年人”“银发红利”,这两个乍一看十足矛盾的词组,对于绝大多数不研究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人而言,显得有些古怪。对于正处于年龄焦虑当中的人群来说,更是显得十分刺眼。
人口学中,年龄在60岁到69岁的人,被认定为低龄老年人口。然而,这个词汇往往给人一种感觉,仿佛要置老年人于一种赶鸭子上架的窘迫,又好像有人拿着大喇叭在催:才60岁,你还年轻,还可以创造价值,该继续干活了!在就业市场上,35岁已经“不小了”,60岁又还是“红利期”,荒诞感这不就来了?确实,以当下人们的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来看,60岁并不是一个孱弱的年纪,当然可以继续发光发热,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担当“红利”的名号。但反过来说,人们并不是为了成为经济学家口中的“红利”而劳作奔波,人们为的是生活,甚至为的是事业和理想。
客观理性剖析“低龄老年人”这个词,可以说,这并不是鼓动一批尚有余力的人继续工作,而是让老年人活出自己的精彩。讨论的方向,原本应该是如何给老年人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更方便的途径,让他们看到更多希望,点燃他们的生活热情,让他们在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存在感”“主场感”,有更多发光的舞台,在社会活动中找到自身意义,而不是被嫌弃、排斥乃至遗忘……更不是去讨论甚至去强调“他们还能创造多大的红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不是一个被动应付的麻烦,而是国家现代化必然面对的课题。以此观之,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应被视为社会的财富;老年人也不是社会的拖累,而是可以活得精彩,能够继续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经验和智慧的象征。如今,快速的现代工业化的进步和技术发展,本应该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人们的关注点却被限制在了技术、消费和娱乐等方面,失去了对自主和真实的追求。 低龄老年人,或者说银发劳动者,本应该凭借自己的阅历、经验和人生智慧,在行业建设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社会舞台上拥有自己的固定观众。 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眼前的年龄焦虑,乃至背后深层的年龄歧视。在这一点上,近几年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年龄上限放宽能起到一个好的示范效果。只有当人人不再为三十五岁“无可为”而焦虑之时,才有可能谈人人不再为六十岁“无可为”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