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丽萍 文/图
“前年囤的面霜,今年还没用完,马上要过期了。”“看到优惠就想剁手,后面发现根本用不上,丢了可惜,留着又占地方。”“经常被商家套路,买来没什么用,几元钱又懒得退了”……在年轻人一声声吐槽中,如今“谨慎买、断舍离”的消费新风悄悄刮起。
当下年轻人回归理性消费,放下以往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现在更加注重省钱,尽可能地让品质生活“更划算”。不得不说,开启“反向消费”的年轻人,消费观念更趋成熟。
消费更追求性价比
反向消费,顾名思义,是与传统消费模式相反的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就像一个逆潮流现象,人们不再选购那些昂贵的商品,更倾向于二手商品、共享服务、以租代买等形式,呈现出一种更加理性、环保、经济的消费观念。
作为一名业余的美妆博主,“95后”的郑雅婷酷爱消费。刚参加工作那两年,没时间娱乐,消费成了让她迅速获得快乐的方式。每个月工资到手,她便开始上网买买买,很多化妆品眼睛眨也不眨就下单了。
“买口红是我的一大爱好,最多的时候,抽屉里有100多支。”郑雅婷说,后来衣服也越买越多,装衣服的地方从衣柜蔓延到椅子、桌子、床,甚至地上,“有些衣服一年都穿不到一次,买来的护肤品永远用不完,剩一大半放在化妆台上。”
从今年开始,郑雅婷改变了。她不再囤口红、护肤品、衣服,把消费控制在只买生活必需品,比如牙膏、洗发水、纸巾、洗衣液等。如若需要,她就上网比价、搜同款,然后各个平台都对比一下,找最便宜的那个买。
走访中发现,很多年轻人同郑雅婷一样,原本疯狂买买买的消费欲望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理性、节俭、性价比——他们开始了“反向消费”。
为吸引消费者,东新四路某商超从傍晚开始经常做各种打折促销活动,而26岁的张密自称是个典型“吃货”,她就经常在下班后到这里“淘便宜”,观察她喜欢吃的东西是否有优惠活动。
“以前我都是追新品、认品牌,后来发现对我这种馋嘴猫来说,那种方式很不划算,多花钱也并不能吃到满意的零食。”张密说,有做活动价格低就多囤一点,这样能省下不少钱,经常还能淘到品质不错的食物。
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很多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一种“反向消费”行为,但他们都知道自己的消费想法在发生改变。以前多数年轻人更关注品牌、价格、消费感,而现在更关心实用性、性价比,更关心值不值得买、买了有没有意义。
“以前在各种消费营销的影响下,会忍不住买买买,时间长了,发现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感,甚至买了不少没用的产品。现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买,货比三家,反而觉得购物有了更多的满足与快乐。”郑雅婷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买卖二手物品成潮流
既是买家,也是卖家,“90后”女孩小敏在双重身份中体会到了二手买卖的意义。
小敏是一位新手妈妈,去年生下宝宝后,空闲时逛逛母婴二手交易平台,淘一淘孩子所需用品成了她的习惯。经过反复比价和细细斟酌,最近她在常用的一家二手交易平台拍下了一辆婴儿脚踏车。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前两年开始,循环经济、二手交易‘风很大’,我怀孕后对母婴产品就比较感兴趣,一番了解后,我发现有些母婴用品性价比很高,就逐渐养成了买卖二手的消费习惯。”小敏表示。
二手交易带给新手妈妈小敏的不只是性价比,还有意外的“惊喜”。
几次交易后,小敏发现,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母婴用品已经用不到了,自己买的都是品牌商品,还能循环利用。于是,她开始尝试将用不上的东西放在平台寄卖,从买家变成卖家。今年初,她成功卖出的第一件商品,并获得了50元的回报。
除了经济回报,二手交易的环保属性,也让很多像小敏这样的年轻人甘愿“入坑”。
今年29岁的小邓,对时尚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一番了解后,他发现像二手包包这类商品的性价比很高,就逐渐养成了买卖二手商品的消费习惯。
常在二手交易平台挂出自己不想背的包包,后来小邓发现,有时他收藏的一些商品十分抢手,不及时下单就会被抢光,有时他低价买入的一些商品,过了一段时间,系统就会提示他这个商品价格上涨了。“原来循环时尚的商品是存在升值空间的,二手也并不一定就会贬值。”小邓说。
省钱成了习惯,小邓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更换新款手机,而是觉得手机实用就好,目前使用的这部手机是年前自己在二手市场淘来的。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43.7%网民用户经常使用二手电商平台,其中二手电商用户购物原因调查显示,价格较为便宜的原因占比最大,达70.4%,而在综合类二手电商APP用户中,25岁至3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2.3%。
在二手手机卖场工作的陈先生表示,当下年轻人在购物时,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环保程度,选择那些符合自己需求并且环保、健康、安全的商品。尤其在手机市场,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二手手机,既满足了使用需求,又能够减轻自身经济压力,同时为减少资源浪费、减缓环境压力作出了贡献。
消费观念更成熟
无论是实体店铺还是网络平台,铺天盖地而来的是劝你买买买的信息,很多年轻人容易被“种草”,而近两年却出现了“人间除草机”,负责花式劝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年轻人理性消费。
打开某社交平台,记者发现一条帖子,有网友晒出犹豫不决想购买裙子,紧接着便有一些网友充当“除草机”给出意见,劝说对方谨慎购买:“钱存起来不香吗?”“你这个月的工资还剩下多少,去看看银行卡余额!”“生活的负担不够重吗?还要衣服来加码?”……发帖人购物热情瞬间丧失,表示收手。
刚入职某公司的郑序析长期“潜水”在“拔草组”,他表示“拔草组”中不少求“劝退”的网友,是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可供自由支配的资金有限,且求“劝退”的物品多为衣服等非必需品。
“在购物时,不要因为打折、促销就盲目购买,做到心中有数。投资自己总是最值得的,如阅读、学习、健身等,这些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趣。”郑序析表示。
走访中,不少年轻人也认为,“反向消费”反映的是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虽然消费支出减少了,但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不会降低,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是成熟的表现,同时年轻人减少消费支出的现象,更多的是对现实情况的理性考虑和对未来的慎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