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3年09月12日

青山绿水绘新景 乡村振兴正当时

●本报沙县记者站 许 琰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走进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三明实践基地首批实践点、“沙县小吃第一村”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举着小彩旗的旅行团在古樟树、小吃街、民俗馆前打卡留念,“寻根追味”牌坊下,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论断。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留下谆谆嘱托:“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希望你们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嘱托在心,重任在肩。俞邦村领会精神,始终坚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做好“绿水青山”颜值和“金山银山”价值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保护优先 守住青山绿水

驱车驶入俞邦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休闲森林公园,百年樟树群郁郁葱葱,沿着登山步道漫步其中,深呼吸、赏樟树,移步皆是美景。

20世纪80年代,俞邦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人多地少,但林地资源丰富,村民便将挣钱的念头打在了倒卖树木上,偷砍盗伐时有发生。

为此,村党支部征集全村意见制定“禁伐公约”,对违约违规砍伐的村民以罚白糖饼或罚敲铜锣认错给予惩戒,同时聘请专职人员巡山,经过多年的努力,保护树木的意识深入人心。

2014年来,依托良好森林资源优势,俞邦村先后实施了森林步道、后山森林公园等项目,让村民共享青山绿水带来的红利。如今,俞邦主村有100余亩山林,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樟树达26棵。

青山绿水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长期以来,俞邦村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共建共享、筹资筹劳等方式综合施策,实施了引龙凤溪水、农村电网巩固升级等一系列项目,力争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问题导向 改革推动发展

在村子周围的大片农田里,眼下,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进行制种赶花。

“目前合作社已实现从机耕、插秧、防治、收割、烘干到精选全程机械化,吸引了100多户农户入社,流转土地6000余亩,光制种今年就有2200多亩。”田埂旁,合作社理事长俞广清介绍。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俞邦村民陆续外出经营小吃,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林木失管、耕地抛荒、水体污染等问题逐渐暴露。

俞邦村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村庄实际,围绕“金木水火土”系列改革实践,探索和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和做法。

引入系列普惠金融产品,为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提供金融助力;持续深化“四共一体”合作经营,成立“村级碳票(汇)基金”,探索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实行三级联动河道管护机制和多元巡河模式,形成河道保护常态化;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龙头,集中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等特色农业,土地流转率达98.7%……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为俞邦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俞邦村坚持党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育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融合道德讲堂、乐龄学堂等多种形式,推行“党群服务+便民服务”双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件件惠民实事,让村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挖掘禀赋 开拓文旅新路

夜幕初上,俞邦村亮起点点灯光,龙峰溪波光粼粼,溪边瓦窑民宿群在夜幕中勾勒出一栋栋木屋的形状,向游客展示着别样的“姿态”。木窠田园营地内,伴随着轻柔的音乐,10多名游客在草地上跳舞、拍照,十分惬意。

近两年,俞邦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充分发挥“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全村先后完成50多个提升改造项目,打造和经营集小吃体验、红色研学、民俗展示、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多元化文旅项目,逐步让游客从“半天游”到“留下来”。

作为全镇的“明星村”,俞邦村还联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和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成立片区党委,“一盘棋”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串联起红边茶、龙峰溪等各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此外,俞邦村还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开发“自然生态,乡愁记忆”系列文创产品,延伸消费节点;注册成立俞邦片区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推广地道农特产品;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为乡村振兴赋能。

如今,俞邦村牢记新嘱托,以生态环境为基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旅”产业集群建设,让青山绿水真正成为无价之宝。

--> 2023-09-12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4552.html 1 青山绿水绘新景 乡村振兴正当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