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3年09月12日

“小火车”代工 果名医护理 分选机挑货

小陶特早蜜念活“科技经”

“小火车”满载特早蜜

特早蜜分选机正在运行

●本报记者 朱丹宇 本报永安记者站 邹 雯 文/图

眼下正是特早蜜上市时节,而永安市小陶镇松山村大分四号特早蜜种植基地,只有几名果农背着箩筐在采收,一辆在山上来回穿梭的“小火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别看它个子小,这段时间帮我省了很多人力,提高了效率。”松山村特早蜜种植大户江以权说。

“小火车”成为好帮手

去年以来,小陶镇强化组织引领和科技支撑,成立特早蜜橘产销协会,组建特早蜜产业发展联合中心党委,通过引导果农安装轨道运输机、雾化设施,采用无人机连片统一喷洒农药等方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江以权便是受益果农之一,今年,他给自家40多亩特早蜜种植基地装上了200多米的轨道运输机。

“以前,我们都是采用人工挑运,一名男搬运工一天工资400元,平均每天需要3名男工,持续20天的采摘期光是人工费就要花费2.4万元。”江以权和记者算了笔账,他的果园年产量近75吨,轨道运输机每趟运输200多公斤,一个来回只要20多分钟,现在每天只要一名男工就够了,单单人工费就节省1.6万元。

近年来,轨道运输机成为橘农喜爱的新型农机之一。小陶镇农业推广研究员邓文财介绍,2016年,轨道运输机被列入国家农机补贴范围后,小陶的柑橘种植大户基本都安装了这一设备,特别是在高山柑橘主产区,已经成为果农的好帮手。

除了采摘期运果,“小火车”还担负着运输农资的任务。邓文财说,小陶镇有10个中高海拔行政村,特早蜜种植点的海拔高度约500-750米,每个村平均种植面积2000亩,今年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谓风调雨顺,预计成年投产树每亩可增加产量10%以上。原先,农资上山,柑橘下山都需要用人工,现在果园“小火车”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名工人全天的搬运量,采收期用工量可节省一半以上。

农技专家传授种植“秘籍”

“明年我打算请专家帮忙把土壤改良一下,不仅能减少施肥量,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江以权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小陶镇从全国各地相关院校、科研单位引进柑橘专业领军人才,他们经常应邀深入柑橘高产村,给果农传授种植“秘籍”。

去年夏天,长时间大旱过后又遇上连续多日大雨,许多橘树泡水后大面积烂根,叶片发黄。江以权向专家团队求助。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的带领下,农技专家针对病症配制有机复合肥,有效解决了柑橘黄化症状,挽回了不少损失。

廖红从事根系生物学研究30余年,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被农民们称为“拿锄头的女科学家”,是农业圈里的大明星。

今年4月,廖红应邀到小陶镇为柑橘树“把脉问诊”,针对科学施肥、有效用肥、合理喷药、土壤改良等提出了指导建议。

“果树如儿童,果农怕它吃不饱,施肥过量是通病,过度施肥不仅作物吸收不了,还会破坏生态。”廖红说,小陶柑橘种植普遍存在着施肥、防虫不合理的问题,建议当地积极推行绿色种植,助推小陶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来,不只是廖红,来自云南、浙江、四川等地的种植、育种、生物技术等方面农技专家多次到访小陶镇,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难题。

智能精选全省首台

在小陶镇天赐芸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的柑橘生产线上,全省首台特早蜜分选机正马力全开,将一筐筐柑橘按照不同品质筛选分类。江以权的特早蜜就是在这儿被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这条生产线今年8月建成,可以根据糖度、大小、重量、瑕疵等指标,对柑橘精准分类。”永安天赐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园区负责人刘妙娇介绍,分选机采用无损测糖检测设备对柑橘进行动态、精准测糖和称量。

设备内部的品质检测单元可按照柑橘糖度、内部缺陷等指标进行分级;柑橘的外形则依靠高分辨率工业相机与高速频闪光源的配合,通过果杯轮的旋转,全面采集水果表面信息,对外部品质进行把关。通过内外品质数据采集,根据预定分级标准及数据分析,对柑橘进行多通道分级。同时,分选机采用最新一代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根据大数据自主学习,让设备越来越聪明,分级效果越来越好。

“基本上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果,我们都可以通过这台机器分选出来。”刘妙娇说。

高效是这条生产线的另一大优势。在隔壁厂房,记者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场景,老式的生产线依然在运转,十几名工人有的在辅助选果,有的负责打包装箱,忙得不亦乐乎。刘妙娇介绍,选果是通过辊筒让柑橘掉入不同标准口径的圆孔达到分选的目的,在筛选过程中难免磕碰,降低柑橘品质,而且无法根据甜度、内部缺陷等指标分选,效率要低得多。

采访还没结束,江以权和其他果农一车约2.5万公斤特早蜜已经分选完毕。刘妙娇说,按照每天运转8小时,这条生产线可以处理25万公斤柑橘,远大于隔壁老式生产线5万公斤的产能。人工虽然没有明显减少,但分工更多流向打包装箱。

“目前我们还在改进生产线,打算让柑橘卸货后不沾地,直接上传送带,这样又可以减少一些搬运的人工。”刘妙娇说。

--> 2023-09-12 “小火车”代工 果名医护理 分选机挑货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4560.html 1 小陶特早蜜念活“科技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