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化记者站 刘才恒 文/图
初秋时节,在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村,宽敞干净的道路,修葺一新的红军街,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处处彰显着村庄的宜居与生机。
得益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段)项目的实施,凤凰山村面貌焕然一新,游客越来越多。而这,只是宁化县推进老区村建设的一帧画面。
宁化是中央苏区重点县,中央红军长征4个主要出发地(县)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全县人口只有13万人,参加红军的就有1.6万余人,其中参加长征的有6000余人,大部分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到达陕北的仅58人,建国后仅存37人。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老区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宁化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做好红色遗址保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进老区人民福祉,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出老区振兴发展的新乐章。
老区发展,产业是基础。宁化县推动“两米两茶一叶一稻种”特色现代农业持续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累计发展河龙贡米10.25万亩、薏米7.1万亩、水稻制种7.79万亩等。推动矿产深加工、有机硅新材料、光学元器件、应急装备等工业主导产业稳步增长。
红色是宁化最鲜明的底色。宁化县全力实施红色遗址保护修缮工程,推动红色、绿色、古色(客家)资源“串珠成链”,曹坊中央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等16个、总投资9.74亿元的文旅融合项目扎实推进;17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段)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11亿元,其中石壁陈塘红军第四医院革命旧址群修复等6个项目建成,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以来接待参观人员超56万人次……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近年来,宁化县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战略,每年精心组织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至今,民生领域相关投入达13.9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11%。总投资6.29亿元的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推进,翠城实验中学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103个、总投资153.44亿元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四纵四横”城区主干路网格局逐渐形成,闽赣边界中部区域中心城市雏形初显。总投资1874万元的22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扎实推进,建成市级示范线2条、“一村一品”示范村60个,石壁镇和石牛村等7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医改、教改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让老区人民享受改革成果。
老区发展备受各方关注。国家相关部委和上海市、泉港区对口支援宁化老区。宁化县与嘉定区签订22份合作协议,淮土茶油、薏米等农特产品进入上海“鱼米之乡”线上平台销售;嘉宁共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竣工投用等。国家应急总医院与县总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国家消防救援局在宁化县建成“一站式”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泉港区多年来与宁化县深化山海协作,为宁化发展送来“真金白银”。
宁化县健在革命“五老”人员有5人,遗孀10人。宁化县委、县政府关心爱护革命“五老”人员生活,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县老区办认真兑现落实革命“五老”人员及其遗孀的优待政策,每月按时拨付生活补助;提高“五老”及其遗孀生活补助待遇,革命“五老”人员待遇从去年每月1720元提高到今年每月1870元,“五老”遗孀待遇从去年每月575元提高到今年每月650元等。宁化县委老干部局每月电话联系革命“五老”人员,问生活、问健康、问需求,每季度深入到他们家里送学习资料、测血糖血压,用好用足相关政策,解决他们所遇困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发展成果的背后是老区人民传承历史的初心和改革创新的决心。面对未来发展,宁化干群踌躇满志、无限憧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宁化人民正在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