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记者站 薛辰怡 张玲珑 许 琰
4月26日,走进位于沙县小吃城的李记酒楼,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吸引不少游客排队选购。后厨内,老板李贤锦正在尝试制作一款海鲜味的水晶烧卖,只见他熟练地做好几笼后就上锅蒸熟,随后和厨师们一起坐下来品尝并交流口味。
这几年,李贤锦在保留传统小吃的基础上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出了不少新的菜品口味。“这是虾仁烧卖和干贝烧卖,我们还在传统扁肉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牛肉扁肉和羊肉扁肉,顾客有了更多口味选择,市场反应很好。”说起创新的菜品,李贤锦如数家珍。
传承地道沙县味
李贤锦和餐饮业一直有着深厚的缘分,他的爷爷和叔叔都是做餐饮的厨师。1992年,在家人的影响下,李贤锦选择了进入三明四中烹饪学校就读。“那时候家人很多做这行,就建议我去学一门手艺。”1993年还在烹饪学校就读的李贤锦开始进入沙县的一家酒楼实习,那家酒楼就成了他迈向餐饮界的第一站。
1999年,李贤锦在沙县李纲中路15幢开了一家小炒店,生意火爆。随后几年,在沙县政府的大力推广下,沙县小吃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看好这一产业的李贤锦决定转型,他和从广州回来的堂弟一起,合伙创办了李记小吃。
在当时,开小吃店大多普遍采取简单装修,大约投资2万至3万元就能装修一家门店,而李贤锦有着自己的想法。“当时沙县小吃已经小有名气了,但很多人来沙县吃小吃只能到小档口。我就想开一家既能吃到地道小吃,环境又好的小吃店。”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李贤锦投资8万元,对门店进行改造。
店铺顺利开起来,凭借着正宗的口味和良好的环境,李记小吃迅速在沙县站稳脚跟。2010年李记小吃受邀作为福建美食的唯一代表入驻上海世博会中华美食街,向世界展示沙县味道。
“我们的销量长期保持前三位,当时一天下来单扁肉的销量就有了‘四个一’,达到了1111份。”回忆起那次世博会的经历,李贤锦仍然记忆犹新。
这次世博会后,李记小吃一炮而红,成为游客到沙县必打卡的美食地之一。
随后的几年,他前往全国各地参加美食交流活动、代表沙县小吃登上湖南卫视、作为中华美食的唯一代表入驻平昌冬奥会……李记小吃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青睐。
创新开拓新路子
门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但多年来,李贤锦始终没有忘记好产品才是“金字招牌”。他潜心钻研小吃技艺,经常外出学习交流,并品尝当地小吃,积极参加各地美食交流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小吃制作技艺。作为一名沙县小吃从业者,李贤锦非常重视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工作。
“沙县小吃的制作手艺有其独特之处,传统的制作技艺必须要保留,这是小吃的根,其他一切创新都要基于这套制作技艺。”当谈到创新时,李贤锦认真阐述着他的理念。
因此他将创新定位在小吃的呈现方式和口味上,他根据自己的市场调研结果,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需求融入传统菜品之中,让沙县小吃在市场上有长久的发展态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几年,李贤锦研制的“李记玉米锅贴”“李记金包银”“李记泥鳅粉干”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李记大扁肉”“李记烧卖”“李记牛肉汤”“李记状元饼”“李记拌面”被福建省烹饪行业协会认定为福建名小吃,李记酒楼被评为“新闽菜”名店。他本人还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李记锅贴)代表性传承人,获评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李记小吃已然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李贤锦正在筹划着更大的转型和发展。“除了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让小吃品种多元化之外,我们还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不少小吃业主有采购我们半成品的需求,之后我会多放一些精力在这方面的业务拓展上,希望把李记小吃这块招牌做得更大。”李贤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