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记者站 林生钟 实习生 刘文燕 涂译丹 文/图
4月28日,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五年级400多名学生,走进五彩大石农耕基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
大田城三小位于城乡接合部,2013年9月成立。“学校建校初期开始在均溪镇后华村建立‘快乐体验·幸福成长’劳动实践基地阳光农场,近期又和武陵乡大石村五彩大石农耕基地合作,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校长杜肆贰介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用锄头铲草时,要像我一样双脚站成弓步,前面的一只手抓紧锄柄往下压,后面的手用力往后拉,这样干起活来才顺手。”当天上午9时,统一着装的学生们在菜地里一字排开,基地教员肖世华举着手中的锄头讲解示范。
值日班长陈恬简以前没有锄过地,长长的锄柄不是碰到了他人身体,就是磕到了自己的手,锄起地来非常不顺。
“锄头的柄都比较长,大家要把一只手抓到最末端的位置上,这样就不会碰到身后在一起干活的同学了。”肖世华像菜地里忙碌的蜜蜂,围着学生不停地穿梭,时刻纠正孩子们错误动作。
陈恬简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因为父母工作忙,她主动承担了部分家务。“我经常带着妹妹一起洗碗、洗衣服,教弟弟收拾玩具。”陈恬简锄地正在兴头上,突然挖到了一条大蚯蚓,顿时惊慌失措叫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蚯蚓,刚开始有些怕,但我看清楚了它的样子后,恐惧就消失了。”陈恬简在情绪稳定后和教员分享。
五年级(1)班女生刘可欣,担心地里的泥土弄脏了鞋子,在下地前偷偷用塑料袋套住两只脚。小姑娘走路和干活一脚深、一脚浅,摇摇摆摆像只失去平衡的小鸭子。带队副校长林起管笑着制止,刘可欣解下塑料袋后干脆把鞋子和袜子都脱了,重新挥动锄头,锄头在她手里变得得心应手。
“通过今天的劳动,知道了种菜很不容易,我以前吃饭不喜欢吃青菜,以后要改变挑食的习惯,更加珍惜粮食。”刘可欣说,虽然干农活很累,但克服了心理障碍,自己已经不再怕脏了。
五年级(4)班副班长郑新熠表示,自己回到家里后,一定要亲手叠衣服、洗碗筷,做家务。他和班上的同学通过基地劳动实践,认识了许多农作物,学会做家务等技能。
锻炼身体 增加技能
城三小根据农场和农耕基地资源,每年都要策划劳动实践活动。各年级参照学校的总方案,制定适合本年级的子方案,使劳动教育有统一方向和年级特色。
“一学期中,每个班级安排1次基地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两天,吃、住都安排在基地里。”五年级段长乐文昌多次带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他发现学生参加了活动后,精神面貌得到提升,表现出了更强的纪律性。同时,教师从基地教员身上学习喊口令、整理列队等,推进教学管理的提升。
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的特色劳动实践活动曾经停办了多年。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从2023年秋季开始,学校重启活动,让孩子们坚持步行10公里到基地。
“活动期间,学生按军事化的标准进行管理,老师、教员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田间劳动、内务整理、洗菜做饭、清扫村道、慰问五保户、参观调查和主题班队会等,并同时开展趣味竞赛、看露天电影、别样诵读、团体辅导等文体活动。”林起管告诉记者。
五年级(1)班班主任杜雅娟,对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感受深刻。之前,她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自从参加了劳动实践后,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完成。杜雅娟从手机中翻出照片,这个学生离开父母参加活动后,体会到了家长的艰辛,小男孩回家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写信,懂得了感恩和孝顺。
“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只要参加了活动,再加以正确引导,品行素养不比别人差。”杜雅娟认为,劳动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坚韧性和团结协作精神,并且能开拓眼界、增加技能。
动手做事 认识自然
均溪镇后华村和武陵乡大石村的两处劳动实践场地,是依托当地村部、旧教学楼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有学生宿舍、食堂、卫生间、澡堂,共享村里的医疗室、图书室和活动室。同时,学校向村民租赁菜地,根据时令种植农作物、花卉、中草药等。
“活动期间,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特长,扮演好教育指导角色。”林起管介绍,家长如果是农民的,可指导学生认识实践基地里的瓜果蔬菜名称、生长特点、种植及田间管理等相关基础知识;有过部队经历的,教孩子们整理内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当厨师的家长,做好学生的饮食后勤工作,让孩子们体验下厨乐趣,并指导做好洗菜、择菜、配菜、分汤和端菜等。
基地管理人员及学校相关班级科任教师、家长委员会互相配合,孩子们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与无干扰的生活状态下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彼此之间语言沟通更多了,内心了解更深入,亲子情感升温。
“妈,你都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软绵绵的。”家长陈小妹听到参加活动回来的女儿的小报告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此次,她陪同孩子们参与了五彩大石农耕基地的活动。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保护得太好了,已经在温室里长大,还要呵护着,怕孩子下地、怕石子多会碰伤。”陈小妹坦言,既然是劳动实践,就应该让孩子们脱掉鞋子脚沾泥土,家长舍不得让孩子下地的想法是错误的。“尤其是如今的孩子作业多,活动少,对自然界认识严重不足。”
以自然为课堂,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感受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增长知识,收获快乐。学生通过交流种植经验、撰写观察日记、畅谈劳动感受,开辟出了语文学习新颖独特的空间,大自然课堂发挥了其育人的功能。
“自2014年6月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先后有112个班次,9000多人次参加了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杜肆贰说,学生在体验期间做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体验效果良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