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 渴 实习生 麻姝倩 通讯员 林宜洁 王小娴 文/图
家里若有一位残疾人,所肩负的责任就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他们身边必须时刻有人看护,雇佣护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13年起,市残联开始探索开展寄宿制工作,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精准服务,以专业化服务减轻部分残疾人及家庭生活负担。
1
疗身疗心 助残融入社会
4月23日,走进位于市残联大楼的三明市阳光福乐家园,一阵阵欢声笑语传入耳畔,训练室里,园长董文娟正带着托养学员们做课间操。跟随示范视频,他们伸手踢脚,虽然动作参差不齐,但对于智力障碍的他们来说,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阳光福乐家园成立于2013年,是一所为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教育、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服务的机构。11年来,从富兴堡街道到下洋华宇双城、长安路21号,2023年底由三元区残联引进免租金入驻市残联大楼,几经搬迁,但“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服务宗旨从未改变。
负责人赖文富介绍,机构从多年前就开始探索残疾人寄宿托养服务。“我们以服务残疾人家庭为目标,以家庭需求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说,寄宿制托养并不是绝对概念,而是一道多选题:“家长可以选择怎么托、托多久,并非寄宿了孩子就不能享受家庭生活。”赖文富说。
“8:40-9:00早读,9:00-9:40课间操,9:50-10:30生活常识课/礼仪常识课/手语舞,10:45-11:25手语舞/绘画/手工课;15:00-15:40音乐/写字/听故事/看书,15:55-16:25体育/游戏/劳动……”在家园训练室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张课程表,是这里丰富多彩生活的写照。
在训练室展示柜上,陈列不少手工作品——蛋托剪的金元宝、卷纸芯做的炮仗、彩纸裁的菊花……风采墙上,张贴着一张张洋溢笑容的照片,学员还制作烟花画、贺卡画、中国结和扇子辅以装饰,这都是这些残障人士的无言自述。
下午下课后,日托学员由家长接回家,全托学员则继续在家园用晚餐,晚上看完电视节目后,便早早上床休息。周而复始,寄宿在这里的残障人士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春秋。
致力打造残疾人“温暖港湾”的,还有位于市社会福利中心背后的三明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去年底,国德正式推出寄宿制托养服务模式。除了优越的住宿环境,这里还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内科疾病、中医康复和精神专科治疗。
医生护航患者身心健康,中心老师则负责引导患者融入社会。在执行院长严美瑛的书柜里,一份份《生活小常识》教案凝聚着教学人员的心血。除了教授日常技能,中心还会不定期地开展特色活动。
4月18日,中心组织残障人士学习脸谱知识,让他们体验对称夸张的美术表现形式。每个学员拿到空白脸谱,凭借独特的想象力在脸谱上作画,让残障机构变身艺术的创作天堂。
元旦前这里还举办赶集购物活动,通过在中心设置集市,让残障人士体验购物的过程,利用所学的算术基础知识购买商品、乘坐公交车,在模拟情景中感受真切的社会生活。而对于不能参加活动的重度残疾人,中心工作人员常常把温暖送到床边,通过组织团体生日、儿童节活动等,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
2
托养一人 温暖一家
三元区的崴崴(化名)是一名33岁智力障碍患者,在家常不受控制地大声喊叫,对危险毫无意识,翻箱倒柜,喜欢玩刀和玩打火机,让父母提心吊胆。不如愿时,还殴打父母,父母无力招架,十分忧心。
2013年,阳光福乐家园成立后,崴崴在市区两级残联的牵线下来到家园,周一至周五住在这里,周末由父母接回家。母亲周女士惊喜地发现崴崴有了变化:“以前他连吃饭都要我们喂,现在学会了自主进食,脾气也改了不少,变得愿意沟通了,我们问起他在家园的生活,还能一一说出老师和同学的名字。”对于照顾特殊孩子,托养机构实实在在解决了大问题。
在家园教室讲台上,记者看到了《我也会友善地说》《看图认数》以及《白雪公主》《农夫与蛇》等绘本和寓言故事。书本起了毛边,图案也被摸得有些发白,似乎在诉说家园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初心如一地教授这些孩子交流沟通、学习技能的日常。
董文娟从事特教行业已有5个年头,为了这群孩子,有着丰富小教经验的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岗位。
在她看来,这些孩子天真单纯,和小孩无异,但理解和接受能力比正常孩子差了不少。“虽然课程内容丰富,但通常一堂课我们要反复上一到两个月,他们才能有个大概认知。”董文娟告诉记者,学员在送来时,老师会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长处短处,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解决问题、发扬长处,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平等交流、耐心安抚,重视家长的信任,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他们,用心付出,这些花儿定能慢慢绽放。”这是董文娟多年的感悟。
3
多措并举 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
2022年,市残联全面贯彻落实省残联《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在劳动年龄段内、未就业、属当地扶贫建档立卡户、城乡低保户和其他低收入困难家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行寄宿制托养服务、日间照料托养服务和居家托养服务。
为进一步扎实抓好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落实,各县(市、区)残联按照省残联相关文件要求,筛查辖区内符合寄宿制托养服务项目条件的残疾人,并对辖区内的寄宿制托养机构进行资质审查,符合项目要求的托养机构,主动安排对接残疾人入住。
按照省里下发的文件要求,我市对乡村振兴部门确定的监测户、脱贫户(原建档立卡户)、低保户、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人,实际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按照寄宿制托养不低于8000元/人每年、日间照料托养不低于4000元/人每年的标准,对机构给予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对其他残疾人,按照不低于2000元/人每年的标准。
2023年,全市共为符合条件的1700余名残疾人提供残疾人托养服务,其中9家残疾人托养机构为160名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服务,共发放机构托养补助资金170余万元。
同时,在省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市、区残联还对寄宿托养的残疾人叠加补贴6000元/人每年,并对托养机构按实际年租金的50%给予不超过5万元以内的场地租金补偿,鼓励机构吸纳残疾人,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应有的照料服务。
有了相关部门的支持,我市各残疾人托养机构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爱心一路相随,让残障人士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真切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