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记者站 王 琨 通讯员 蔡昌源
尤溪坂面,三明市乡土面积第一大镇,也是远近闻名的酒乡。这里家家户户酿造红曲酒,即黄酒,因酒色深红明亮,称为“坂面红”。坂面红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天宝年间(742年)就为人所称道,酿酒技艺代代相传至今。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坂面镇党委、政府坚持“推陈出新、崇文重协、两品一标、三产融合”,大力推广坂面老酒文化,擦亮“坂面红”金字招牌。2022年,“坂面老酒酿造工艺”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全镇有3000多人从事红曲酒酿造,年产红曲酒500余吨,年销售红曲酒300余吨,年销售额达900万元。
坂面老酒价高一倍
5月28日,走进位于坂面集镇的坂墘酒坊,酒香扑鼻,酒坊主人陈裕科正忙着招呼客人。
“市面上的红曲酒一斤15元左右,我们家的红曲酒一斤30元,客户宁愿花高价买我家的酒,就是因为口感佳、品质好。”陈裕科是坂面镇大坪村人,祖传红曲制作技艺闻名尤溪,他自小跟着长辈学酿酒。
红曲酒是糯米、红曲和山泉水按比例配置而成,酿造有取水、浸米、沥干、蒸饭、摊凉、入坛(糯米饭、红曲、山泉水)、发酵、压榨、煎酒、封坛、窖藏等十余道工序。
尤溪及周边县城都酿红曲酒,为何坂面红深受大众喜爱?
“坂面红口感柔和、风味浓郁,经检测,氨基酸含量是普通黄酒的4倍以上,这和水源、原料以及酿造技艺分不开。”陈裕科说,坂面人酿酒,水源取自当地最高峰蓬莱山,蓬莱山的泉水清澈甘甜、矿物质含量高,酿出的酒更绵甜。酿酒时,坂面人混合使用多位师傅制作的乌衣曲,以优质稻米为原料。蒸好的糯米,必须当天发酵,酿出的酒才不会有酸味。
红曲酒酿造讲究天时,“一冬一酿,冬酿春成”,即每年立冬至冬至期间酿造。“那时山泉水中微生物少,且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最适合酿酒。立冬过后,有大雾天气,气温低且温度均匀,适宜红曲酒发酵。”陈裕科说。
当地还盛行“酒酿酒”,即以老酒代替蓬莱山泉水多次循环酿酒,让陈年老酒更香醇。相传,民国年间,坂面镇京口村林德芳家,“酒酿酒”的粘稠度可以用筷子挑起,用开水冲泡着喝,有“筷子夹酒”之说。
老酒文化代代相传
坂面老酒,还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坂面镇干部严希仁,家中年年酿红曲酒。据他介绍,过去,富裕家庭才会每年酿酒自己饮用。改革开放以来,坂面家家户户酿酒,产量逐年增加,坂面红逐渐成为当地名片,红曲酒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区。
在坂面,宴席必备坂面老酒,酒味淳厚,呈老褐色,当地人戏称为“尤溪可乐”。
坂面老酒富含营养成分,具有药用价值。当地群众介绍,坂面老酒有温补气血等功能。将坂面老酒与生姜共同煎煮,能活血散寒、开胃健脾。坂面老酒还是调味佳品,用来制作月子鸡、猪脚草根汤、田螺煲,很受欢迎。
协会引领 打响品牌
走进位于坂面村的坂面红曲酒小院,有不少游客在围炉煮酒,享受闲暇时光。
“打造红曲酒小院,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坂面红的历史文化与酿造技艺。”小院负责人石光樟介绍,小院以坂面红曲酒为主要载体,今年1月27日正式揭牌,累计投入30余万元,打造集休闲打卡、研学团建、定制窖藏、果蔬采摘等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场所。目前,小院年产红酒20余吨,已对外销售近10吨。
成立红曲酒小院,是坂面镇党委、政府提升坂面老酒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之一。早在2016年,坂面镇就成立了老酒协会,现有会员60余名。协会通过组织酿酒培训、提供酒业咨询服务、制定酿酒行业规章等,搭建起会员沟通协作的桥梁,携手打响坂面红品牌。同时,坂面镇积极举办老酒文化节、老酒文化讲座等活动,聘请专家对红曲酒进行鉴定,组织工作专班到“闽派黄酒第一村”北墘村调研学习,推动坂面老酒产业再上新台阶。
此外,县里组建了尤溪县酒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红曲酒行业协会,出台措施及扶持政策,申请“尤溪老酒”地理标志商标,助推尤溪老酒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在多方政策支持下,传统红曲酒酿造产业愈发生机勃勃。坂面红曲酒传承人陈开参,2020年创办尤溪县坂面陈氏老酒商行,并取得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证。他家生产的坂面老酒在网上十分热销,“上水天泉”坂面老酒成为尤溪电子商务协会授予的名优网货推荐产品,还在尤溪朱子文化周“佳酿&茗茶”鉴品活动中获奖。在陈开参的带动下,坂面其他酿酒业主也纷纷争取酿酒作坊行业核准报批。
“坂面镇正在建设酒文化长廊、酿酒示范工坊等项目,未来将建立健全坂面老酒协会的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家入会,带动红曲酒稳定销售,助力酒农增收、酒企增效。”坂面镇副镇长林玉灿说。
(图片由尤溪县坂面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