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6月11日

嫁接良种苗 改造低产林

建宁油茶:再造高优产业链

选用“长林”系列良种、芽苗做穗条嫁接

工人把穗芽插入芽苗砧,用铝皮包扎,完成油茶苗嫁接。

人工正在移栽嫁接好的油茶苗

●建宁记者站 饶丽英 文/图

初夏时节,青翠的油茶叶迎风舞动,枝条上一粒粒直径1厘米大小的油茶果,孕育着今年丰收的希望。

一直以来,油茶果炼出的茶油,都是当地人的重要食用油之一,油茶种植也颇为兴盛。然而,由于油茶树龄老化、劳动力流失、管护方式落后等问题,建宁的油茶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作为福建省油茶发展重点县之一,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油茶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宁县加大油茶产业扶持力度,精心培育种苗,严格落实低产低效林改造和高产油茶扩种,找到了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良种推广应用、管护水平提升、产业链条延伸……建宁油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10.2万亩,每年鲜果总产3.2万吨以上,茶油总产2000吨,产值逾2亿元。

精心育苗 从一颗油茶籽到一棵油茶苗

油茶产业要发展,种苗是基础。

削苗砧、嵌苗砧、套铝箔、包扎固定……6月3日,在位于建宁县溪口镇的天一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村民们正在进行油茶苗嫁接。

今年,合作社计划嫁接40万多株油茶苗,嫁接工作从4月底开始,预计6月上旬结束。

“通过嫁接培育的‘长林’系列品种,栽植后成活率高、生长快,且挂果早、产量高,每亩可产油25公斤左右,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合作社负责人宁武胜告诉记者,“今年已经对外销售了近50万株,主要是销往周边本地村民和宁化、将乐等周边地区。

油茶是建宁县山区农民的传统特色产业,但树龄老化、产量较低、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

宁武胜始终认为,种苗优劣直接决定产量高低。自2011年,他在政府的支持下,引入浙江亚林所油茶“长林”系列良种10个,在高圳村开展试点试验,选育出适应本地,生长迅速、结实量大、果实经济指标优良的品种,并作为主推品种在全县推广,从源头上解决新建油茶林低产问题。

油茶从一颗油茶籽成长为油茶树,要经历育苗、嫁接、培育、后期管理等一系列过程,这个过程复杂且时间长。

每年年底,宁武胜和合伙人雷水春便开始精选优质油茶籽,进行湿沙催芽,待胚芽伸长到10-20厘米时,取10厘米为一段,可作芽苗砧进行嫁接。

4月底开始,村民们在台湾农人林秀莹的指导下,娴熟地将一根根油茶芽苗砧木细心切开,接着,把健壮的穗芽插入切口,再用铝皮适度捏紧包扎,一株幼苗就嫁接好了。

林秀莹,也是合作社的合伙人之一,他从小就喜欢茶花,他和妻子曾在台湾管理过50多亩、800多个品种的茶花基地,掌握着熟练的苗木嫁接技术。

“目前,采摘穗条嫁接是最佳季节,嫁接过程中,特别注意的是削穗条(接口)要平整,包扎要紧,插苗要稳,这是保障成活的最佳条件。”合伙人林秀莹介绍。

嫁接好的一棵棵油茶苗,被送到基地苗床上,移栽、浇水、盖膜……经过精心管护,幼苗长到30厘米左右,便可开始进行销售和种植。

林秀莹说,我们培育出来的油茶苗,进入盛果期后,每亩鲜果产量与以前的老树种相较,增加了四五倍。他还邀请台湾朋友钟荣升在建宁发展油茶籽粗加工,进行脱壳和筛选,形成从育苗、种植、销售的产业链。

“1毛钱一棵,计件算工资,一天能赚150元左右,方便我带孙子的同时,还能有一份收入。”今年57岁的吴奶奶,经过培训成为育苗工人,解决就业的同时也能照顾家人。

据悉,该育苗基地常年聘请20余名工人,最为繁忙的嫁接和采摘时,工人需求量达200余人,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精细管护

从低产老山茶到高产油茶林

“30多年前,我们全家就跟着我父亲开荒山,手握镰刀锄头,清理旺盛的杂草杂树,留下野生茶籽树,慢慢越长越多。”回忆起当年开荒的经历,双坑村村民饶遇明,还是记忆犹新。

据老一辈说,这些树都是野生的,大多为“霜降籽”“立冬籽”——果实集中在霜降后至立冬时节成熟。每年这时,全家老少总动员上山采摘油茶果。

“太早了不行,果实出油率不高;太迟了也不行,容易开裂、掉果、发霉。”饶遇明说,油茶花果同期,每年秋天开花,第二年秋天才结果,也叫“抱子怀胎”。因此,采摘油茶果要“温柔”一些,避免误伤花朵,影响来年坐果。

采摘完下山后,需要及时晾晒、破壳,将果壳与茶籽分离,茶籽就能送往村里的油坊开榨了。

在饶遇明的印象中,油茶耐瘠薄、耐干旱,从来没有施肥、打药,以前每年七月份除草,后来,劳动力外流,人们只有采摘茶籽时,不约而同回到村里,收成多少,全靠顺其自然。

向森林要油脂,不是一件易事。一般而言,4斤茶籽只能榨出约1斤山茶油,农户把每滴油都看得十分珍贵。

这种野生山茶籽树,每亩只能产5公斤山茶油,大部分为低产林。

“低产的背后,是粗放管理。”建宁县林业局造林绿化股负责人朱文斌说,所谓“七月锄金,八月锄银”“一年荒,两年黄,三年见阎王”的说法,强调的正是精耕细作的重要性。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农户疏于管理,使老山茶陷入“人种天养”的境地。

改造低产林,是破解“产油难”的关键一招。建宁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低产油茶林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油茶这一传统产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低改方案。”朱文斌说,对树龄在6-50年,单株产籽量参差不齐,导致低产低效的老山茶林,通过扩穴培土、施肥、修枝整形等措施,提高效益。

建宁县林业局积极向农户宣传低改油茶林政策,按不同类型给予补助,其中割灌除草+扩穴培土95元/亩,割灌除草+扩穴培土+施肥270元/亩,割灌除草+扩穴培土+施肥+修枝整形451.28元/亩。

农户在林业站报名后,由工作人员到山上勘验,改造完成后,再进行验收,领取补助。截至目前,2023年,建宁县投入资金301.9万元,完成4015亩低产油茶林改造,每年可多提供优质茶籽油32吨,农民年增收380万元。

“现在政策真好,政府补助钱来除草、施肥,还有林业技术员来指导我们修剪,去年我家的茶籽都多收了一些,相信今年会更好。”溪源乡上坪村村民杨文耀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朱文斌表示,首先,低产改造要每年全面割灌除草1次,给树松松土,表层土翻入底层,把土里的大石块、树蔸和树根去掉,还要挖两条长度约50厘米、深20厘米的浅沟,每棵树施有机肥4千克,最后,采摘完茶籽,在10月到12月,进行修枝整形,剪密留疏,去弱留强,让保留的基础枝,萌发良好的新梢儿。

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和人才支撑,建宁县先后组织4次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培训,培训作业工人和当地茶农520余人,为低产改造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创办油茶专业合作社6家,入社农户达到750户,引导创建油茶种植示范基地,通过集约经营,提升种植效益。

“一方面,我们加强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提高油茶籽产量;另一方面,我们引导农户利用林缘空隙和采伐、火烧等迹地开展新造高产油茶林种植,并加大新造油茶林补助力度,持续提高农户发展油茶积极性。”建宁县林业局负责人张宇东表示,建宁计划于2024年和2025年,分别新增高产油茶种植4100亩,预计补助资金1000元/亩,助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6-11 嫁接良种苗 改造低产林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3799.html 1 建宁油茶:再造高优产业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