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记者站 熊明欢 刘清香
“不知不觉我已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奋斗了近700个日夜,收获满满,获益良多,今后无论在哪里,泰宁依然会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6月5日,谈及挂职经历,叶莹感触颇多。
2022年7月,她从省人大机关到泰宁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一职,挂包下渠镇。
初到泰宁,这个山区小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百姓的淳朴善良给叶莹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尽快了解县情乡情,她短时间内走遍了全县9个乡镇和分管协管相关部门。
作为下渠镇的挂包县领导之一,叶莹时常与乡镇党政班子一起商讨镇域经济发展,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助推老区发展。
为更好听取民意,她入乡随俗与村民们围坐、唠嗑,努力了解群众需求。
泰宁县下渠镇王坑村地处偏远,村财薄弱,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烟叶种植,收入较单一。每年烟叶种植结束后,当地村民会进行玉米制种来增加收入,但鉴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玉米产量不高,制约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在多次与村民的沟通中,大家也都谈到玉米种植技术上的难题,因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是啊!产业要发展,技术和人才是关键,可如何引进科技人才?破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这个难题。”这个问题在叶莹脑海中不断回旋。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叶莹积极寻求科荟种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支持,发挥企业农业专业人才团队、科技特派员等力量,努力帮助村民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并顺势催生了“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多方共赢,把玉米种植做成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
“现在全村有22户村民在种植玉米制种,得益于专业的技术指导,亩产量达150公斤,亩产值可以达到5000元,通过烟后玉米制种,土地利用起来了,收入也提高了,大家耕种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王坑村党支部书记江祖林说。
下渠镇的优势特色产业黄花菜,经院校专家的深入指导,在种植管护、精深加工、申报科技小院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科技成果更好实现惠农富民。
“对口支援,资源并不都是现成的,要想尽办法去协调,付出努力去争取。”为了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人才支持,叶莹多次拜访省市科技、科协部门及业务涉及较多的省直农口单位,对接科技项目申报、科特派、政产学研合作、科普基地评定等,争取省市科特派后补助项目、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奖励等各类科技资金500余万元。多次促成相关专家团队深入泰宁企业调研,对接落地周志春国有林场市级专家工作站、市“人才飞地”科研机构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个,首次实现科特派服务三次产业和建制村全覆盖,法人科特派选认和省“外专百人计划”“闽台合作引智专项计划”零突破。首次承办省科协“2023东南科技论坛”分论坛,协办“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论坛,先后对接3名院士,助力县域引才引智和产业升级。
将“锻炼”化“锤炼”,让“身入”变“心到”。叶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带领省派挂职干部建立组团式帮扶“三个一”工作协调机制,紧盯政策走向、项目导向和资金投向,主动做好向上对接、对内衔接,做推动发展的“主人翁”、沟通对接的“牵线人”、出谋划策的“智囊团”、宣传推介的“代言人”。
挂职以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对接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来泰宁考察,省市领导及省直单位来泰宁调研、疗休养、会议培训等近3400人次,累计争取产业发展资金约2.09亿元,捐资捐物573万元。助力泰宁竞争性入选全国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新一轮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典型地区、全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首批文旅特派员试点县,获县域文旅经济工作正向激励、2023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奖励。“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提升项目”纳入“十四五”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储备项目库,大金湖景区适游水位优化调度、福建肉鸡产业集群、大田溪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乡镇以工代赈、岭下村“有亩田”认领等一批项目实施,“泰康”大病医疗救助惠及低保户、计生特困家庭等困难群众8000多人。先后撰写加快泰宁夜色经济发展、提升泰宁文旅宣传、科技赋能泰宁笋竹全产业链发展、县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调研报告,提供县里决策参考。组团式挂职成效良好,并获市委组织部内刊推介至各县(区)。
叶莹还非常关注青少年教育,指导泰宁科协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在第37届、38届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泰宁队获全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赛各类奖共68项。泰宁文昌小学承办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水南小学开展首届科技节活动并分别被授予省、市科技馆“馆校结合基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