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记者站 李少兰 熊明欢
“我从学习到工作一直在‘象牙塔’中,来到基层工作后,才深刻懂得群众需要什么,基层发展需要什么。”回忆起挂职期间的点点滴滴,项捷感慨万分。
2022年7月,项捷从共青团福建省委来到泰宁县挂职,担任大田乡党委副书记。到岗后,项捷积极主动融入角色,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助推地方发展。
泰宁县竹资源丰富,毛竹面积30余万亩,竹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其中,大田乡现有毛竹林5万亩,年产毛竹80万余根、鲜笋6000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被誉为“笋竹之乡”。
而垒际村又是大田乡竹山面积最大的村庄,拥有竹山面积7524亩,占全乡毛竹资源的1/5,这里有200余户村民,主要从事护笋养竹或笋制品加工相关工作。
如何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亩产,从而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目的呢?这是2023年项捷作为博士选调生到垒际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后,与垒际村党支部书记徐玉平一直探讨的问题。
科技赋能是解题的答案,而资金支持是解题的关键。为此,项捷多次对接国铁集团及省市有关帮扶单位,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积极申报大田乡垒际村(笋竹)“一村一品”,最终争取到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打造泰宁县大田乡“一乡一品”,推动泰宁闽笋交易市场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有了项目资金支持后,垒际村新增蓄水池7个,建设竹山喷灌管道4000余米,喷灌面积可达1500亩,实现水肥均匀、定时定量的智能化管理后,竹林亩产翻倍,每亩收益从原来的600元至800元增加到1200元至1500元;引进竹山轨道运输机62台,用于山地丘陵的毛竹、肥料、劳动工具等农资的运输,牵引机头实现无人操作,各种坡度的山坡上下自如,彻底释放运送环节的人力,进一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成本。有了科技赋能,村民从事笋、竹行业的积极性更高了。
“这个喷灌系统和竹山轨道运输机安装得真及时,前些年因为干旱导致竹笋产量很低,再加上山搬运人工成本高,很多村民都选择进县城打工了。”徐玉平说,现在有了这些设备,不用担心竹山遭遇干旱天气,运输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很多村民又重新回到村子里安心护笋养竹。
“挂职干部要当‘干将’,不当‘看客’,我要应地方所需,尽自己所能,干好在泰宁的每一件事。”项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挂职以来,项捷先后协调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团干部培训班、全省少先队工作者、校外辅导员培训班、福建省红领巾先锋夏令营等10余场会议培训活动落地泰宁。同时,推动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帮扶泰宁专项活动”,动员省内高校发挥专业优势,累计吸引省内外大学生来泰开展研学写生实践队伍达253支、10万余人次,协调省内外140余所校、院来泰宁签订校地社会实践协议并授牌,助力泰宁县全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推动大田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会同省人大争取到泰宁县大田溪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补偿资金917万元;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开展“爱暖孤寡老人心”“暖冬助老”等关爱行动项目,对接争取希望工程和省青基会、省红十字会、省扶老济困服务协会等机构的扶贫慰问物资价值达206万元;深化沪明对口合作,协调对接上海虹口区合作交流办、上海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为泰宁中小学生争取到眼镜捐赠1100副、排球200个,总价值累计96万元。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项捷用行动表明,他来泰宁工作不当“做客人”,要做“泰宁人”,赢得了地方干部群众的好评与赞赏。“我非常珍惜与泰宁干部群众结下的深厚友谊,挂职结束后,也会一直持续关注和支持泰宁相关事业发展。”项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