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6月26日

三明学院:优化培养体系 赋能人才成长

●全媒体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吴爱娣

仲夏蝉鸣,凤凰花开。又到一年毕业季,3804名2020级毕业生走出校园,将在广阔的职业舞台扬帆梦想。

近年来,三明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福建省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和教育部审核评估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强化内涵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强基固本育“好苗”

“课程设计初衷源于数字接待业务和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两个方向。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游憩无疑是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三明实践的重要内容……”走进三明学院厚德楼,传道授业之声传入耳畔。307教室里,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想正在为2021级旅游与管理服务教育专业学生上一堂生动的国家公园游憩设计与管理课程。

这是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需了解掌握有关生态环境、旅游管理、设计规划等内容的相关专业知识。然而,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加之不少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学生们却在李想的讲授下,学得津津有味。

耿思怡是这门课程的“忠粉”,老师教学时提供的丰富且有创意的教育方式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她感到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这些内容。

“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充分吸收知识,课程安排十分用心,不仅提供基础知识,还有专业课程为我们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耿思怡说,诸如国家公园、生态康养、环境教育这些课程相互连接、互为补充,与生活中的能力应用契合度高,学生还能从选修课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这一切,贯穿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

教学模式变迁的背后,是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入思考。理论与实践的第一、第二课堂融合,是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地合作的亮点。学院依托“省级工商管理应用学科”和“区域经济和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系列应用学科研究和服务地方发展平台,形成以服务三明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及“三农”为平台的特色和品牌,逐步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新体系。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勇于担起的社会责任。学校主动对接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近两年增设数字经济、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网络空间安全、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供应链管理等6个“四新”专业。传播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零的突破。

学生知识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容忽视,学校“一体化、全过程、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实践出真知”。近两年,为本科生开设实验专业课程1329 门,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4800万元,确定“物联网网关与工程实践实验室”等8个实验(实训)室为首批标杆实验室。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38个,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每年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超过 600 人次。近两学年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5篇,发表作品328项,学生主持或参与的专利(著作权)128 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双校园”交流育人谱新篇。学校选派10个师范专业142名本科生赴福建师范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等4个专业12名本科生赴厦门大学交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43名本科生赴上海大学交流学习。2022年至今,31名学生参加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印尼巴厘国立理工大学和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国立文化大学线上线下交流学习项目。

培优增能聚英才

5月,由省总工会、教育厅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厦门大学落下帷幕,机电工程学院教师武蕾获工科组三等奖。

这位年轻的“80后”教师,所任教的车辆工程专业是省一流本科专业,这鞭策她不仅要扎实专业基础,也要丰富实操技能。

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武蕾和同事致力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把企业实际问题置于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用一线研究项目反哺实际教学,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以致用的本领。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结合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能力,我们注重新能源汽车三电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引导学生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师生共同完成产教融合方面的科研项目。”在许多像武蕾这样的专业教师的努力下,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完成赛车设计、制作、加工等比赛,拿到全国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如今,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上汽研发部、比亚迪、哈佛研究院、中国重汽总部以及海西分院等知名汽车企业任职,并且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这也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良好效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则是重要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车辆工程专业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与学校关注教师发展举措脉脉相通。

学校加强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资源化工专业群获第二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4个团队通过省级本科教学团队验收,立项建设项目驱动创新班63个。

构建“双支点、大雁阵”师范教育模式,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遴选41所优质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集中实习为主的教育实习。开展联合教改,近两年在研究面向基础教育联合教改项目立项62项,结项32项。

在学校构建的“试点先行、定向培育、实践验证、成果凝练”教学成果奖培育体系下,5项成果获2022年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基于新工科的ICT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顺利通过国家级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新工科氟新材料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入选福建省新工科共建共享实践平台,共获批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7项,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2项。2位教授入选福建省新工科、新文科教育专家库,1个入选福建省新工科优秀教学案例、2个案例入选福建省新文科教育优秀案例。

“四大工程”赋能人才培养

时代之变带来教学模式之变,近年来,三明学院全覆盖实施“铸魂”工程、全方位抓好“强基”工程、全链条推进“培优”工程和全周期实施“增能”,着力推进教学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难,在于立德。学校重视发挥思政课程关键作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夯实课程育人的基础,让思政育人之树“根深干更壮”。同时,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四大体系,打造合作交流育人平台,丰富教育生命成长主线,实现师生齐头并进。最后,学校还将聚焦师生需求置于学校中心工作,做好管理服务,为教学工作提质持续赋能。

三明学院教务处处长赖祥亮介绍,通过四大工程的整体推进,学校喜获一批“国字号”的突破——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微积分”“乡村振兴创业实践”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歌曲作法》入选首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学校还是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并获批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此外,三明学院将深入落实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1228”工作机制,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5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等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突出的成效推进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践行好大学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为”,让每一位走进三明学院的学子,都能在这所百年学府中绽放光芒。

--> 2024-06-26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4462.html 1 三明学院:优化培养体系 赋能人才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