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6月26日

清流:老区不“老” 势头正好

清流县大路口村

清流县毛泽东旧居

●清流记者站 杨 颖

清流县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这里飞扬着苏区儿女的风采;渗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点燃了风云岁月的明灯。

你或许没来过清流,但你应该读过这样一首词——《如梦令·元旦》。词中“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足以窥见当时清流县山高路险、交通不便。

是否果真如此?

6月21日,记者带着疑惑来到了清流县大路口村。刚进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延伸进村,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道路一旁是成片的多肉基地和鲜切花基地大棚,一幅绚丽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每月可以领260元的养老生活补助金,村里还帮忙缴纳医疗保险。”今年76岁的村民吴祝平直夸党的政策好。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产业发展壮大了,村民们的日子也富裕起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巫升根感叹道,“过去,大路口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企关系僵化,矛盾不断。”

如今,大路口村以“党建+产业”总思路,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组织联建、产业联动,壮大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党建研学三大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同时,发挥辖区内东莹化工、展化化工等重点企业作用,探索“五共五促”的村企共建模式,企业为村民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每月为村里老人发放养老补贴,推动村企共赢。

村财增收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开始逐渐完善,洗脚上田的农民进城经商、从事交通运输、开展农家休闲餐饮……2023年大路口村村财收入达到5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39万元,实现“家门口就业”60余人,平均月收入达5000元。

大路口村的变化只是清流县大力发展产业促百姓致富的缩影。

近年来,清流县坚持将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资源就地深加工转化的路子,一抓到底做强县域重点产业,特别是围绕打造国家级绿色园区,推动氟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前,清流氟新材料已形成5条产业分支,年产值达25.8亿元、税收2.01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总税收的58%、68%,是全国主要基础氟产品生产基地。

此外,清流县还与华润三九合作种植岗梅超1.3万亩、获评“中国岗梅之乡”。不断深化沪明对口文旅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增长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动能支撑。

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当地人居环境的提升。

“这样整治一下很好呀,环境卫生好了,大家都开心。”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家住龙津镇供坊村的叶老伯说,原先村内新旧房屋交错,弱电杆线缠绕如蜘蛛网,老宅基地断壁残垣随处可见,村民随意圈地种菜,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去年,供坊村借鉴城区微改造项目的成功经验,串联镇包村组、村两委、挂包单位三方协同“作战”,打造“镇包村组+村两委成员+挂包单位+志愿者”四级齐抓共管协同联动体系,实行“统分结合”模式,集中力量对违规菜地、断壁残垣、村主干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微改造。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动员村中心菜地“缩水”,拓宽路面;清理龚姓原宗祠地块内的鸡栏和闲置菜地,打造成农民丰收广场。通过微改造,共清理杂物堆30余处,新增停车场7处约1300平方米。

“路好走了,灯更亮了,墙更白了,常年缠绕在头顶上的弱电蛛网下地了……”自2021年9月清流县启动城区人居环境“微改造、大提升”共建活动以来,全县已实施共建项目点位4期315个,新增路灯438盏、停车位957个、路面硬化23736平方米、污水管网改造32.69公里、绿化16093平方米,合力拆违324处4495.7平方米、清理菜地31722平方米,全部实现零补偿。县城容貌有了极大提升,赢得百姓们由衷称赞。

牢记嘱托齐奋进,乡村振兴启新程。今日的清流,应该说是“宁化、清流、归化,路宽林茂粮丰”。在这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村庄焕然一新,蓬勃产业带动增收,乡村振兴更有底气,接续奋进更有动力,苏区清流正悄然蝶变。

--> 2024-06-26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4463.html 1 清流:老区不“老” 势头正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