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6月28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论语》为学篇

●白 云

“学而”是《论语》二十篇中第一篇,提纲挈领,为儒家大厦擎起了天空,标注了经纬,界定了边际,确立了流向。“学而”共十六章,其中“子曰”八章,“有子曰”三章,“曾子曰”二章,“子夏曰”一章,孔夫子与子贡对话一章,子禽与子贡对话一章。“学”与“习”合一贯穿了孔子的一生,贯穿了一代代孔门弟子的一生,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曾子三省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后世尊其为宗圣。小孔子46岁的曾参,得夫子“传”最多20年(孔子73岁卒),他却说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振聋发聩的箴言,且终生奉行。

孔子去世后,孔门分为子张、子思、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孙氏、乐正氏等八大派系。有现代学者认为:曾子开创了“主内派”,其思想倾向是:重仁、内省、明心见性,由孝治推衍为德之教化,被视为儒家正统,培养出子思、孟轲这样流芳千古的大家。

据魏源(系统研究曾子学派第一人)考证:《大学》出自曾子,《孝经》为孔子特授曾子之书,并认为“舜为大孝,武王、周公为达孝,曾子为至孝。”曾子还留下“曾参养志”“曾子杀猪”和羊枣等故事。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说:“孔门诸子,达者甚多,然其书多不传于后。其有传而又最见儒家之精神者,曾子也。”

这“三”是多次而不是三次,是时时刻刻。这“日”是今天,是当下,是每一天,是一辈子。如此不停反思反省,不断自查自讼,可谓千古一人。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替人办事,接受任务,担任职位,我们尽心尽力吗?事不顺或不成,我们很少检讨自己、反省自我,而是找一千一万个理由为自己开脱,或怨天或尤人。孟子有个大心脏,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成,乐莫大焉。”曾参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多么至诚、圣洁、崇高的境界!

当今社会,据说朋友有几十种之多,如书友、校友、室友、战友、跑友、酒友、赌友、牌友、驴友、骑友、发烧友等,还有同桌、发小、闺蜜、忘年交等。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与朋友交”,曾参是“日三省”“而不信乎?”我们呢?当然曾参的朋友,是有其仁义和道德门槛的,即孔子所谓“无友不如己者”的“友”。

放眼望去,我们谁不是得“传”者?幼儿园、小学、中学,继而大学,有的还接受了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出国留学等教育,前后十几二十之久。哪怕没上过一天学,我们也免不了人性的遗传,免不了家庭家族的熏染,免不了左邻右舍的影响,免不了生存环境和时代社会的磨砺,这些都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传”。曾参始终坚守“传”与“习”合一,通过“习”让所“传”成一个人的气息、眼神、气质甚至是气象,反映到日常生活工作中,体现在成就自我、服务社会、度化众生。

对于“信”“忠”“习”,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曾子在《大学》中:“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在《论语》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子语类》说:“尽时须是十分尽得,方是尽。若七分尽得,三分未得,也不是忠。”被誉为“三不朽”的王阳明,把自己的言论定名为“传习录”。后世为激励子孙,直接给取名“三省”或“省身”,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国际数学界誉为“微分几何之父”的陈省身先生了。

网络时代,我们打开电脑或手机,手指一点即可办事、交友、学习、工作。高速时代,我们一脚油门即可赶到千里之外参加一个集会。那么,传承、践行曾子的“三省”,就是打通生命和天命,进而成就圣贤的高速公路了。

子贡的贫富观

有一天,孔夫子走进学堂,像往常一样扫视一圈,“翼如也”坐到一张古琴前,学堂立刻安静下来。一个叫子贡的弟子站起身来,作揖道:“夫子,弟子请教一个问题。”夫子略略抬头道:“哦,子贡,什么问题?”子贡趋前半步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夫子沉声道:“可也。”子贡脸露得色,扬头看了看子路、颜渊、冉求等同学,转身想坐下。夫子呼了口气,道:“未若贫而乐,富而好乐者也。”子贡不禁打了个寒颤,躬身道:“《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夫子呵呵一笑道:“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是端木赐的字,孔门十哲之一,在学问、政事、商业、理财等方面很有建树。孔夫子在《论语》先进篇中说:“言语宰我、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在雍也篇中说:“赐也达。”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贡“常相鲁、卫”“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在《货殖列传》中说:子贡的商队“结驷连骑”往来天下,诸侯国君无不另眼相待,“使孔子名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如此聪慧、富贵的子贡,眉飞色舞地向老师和同学们道了自己的贫富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时隔二千多年,我仿佛看见孔老夫子,直接给了子贡当头一棒,随即又将他引向“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美妙境界。可惜子贡未悟,执迷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雕琢阶段,即“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百尺竿头”,难怪终生推崇“君子不器”的老夫子送给子贡一个雅号:瑚琏。

子贡一定看到了贫而谄的世相,看见了富而骄的淫荡,他认为自己所坚守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完美的人生。孔老夫子不愧为“万世师表”!一眼就看穿了子贡的“执迷”,并指出了“至善”的目标。每读到此,我必然想起《庄子·大宗师》中颜回与仲尼的对话——颜回隔三差五跑来告诉老师:我进步了,忘仁义、礼乐了。老师总是回答:好,还不够。后来,颜回告诉老师:我坐忘了。这次老师吃了一惊,忙问:什么叫坐忘?颜回答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老师竖起大拇指说:“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对贫贱、富贵,孔子的态度极为鲜明:“贫与贱,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对贫困的颜回,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着破旧袍子的子路,孔子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对孟懿子、孟武伯父子,虽贵为诸侯士大夫,但能投入门下虚心求学,孔子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孜孜不倦”。

“贫而谄,富而骄”不好,“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不够。在“道”面前,文盲与博士、乞丐与富豪、农民与官员、蚂蚁与大象、草与树,甚至高下、长短、胖瘦、远近、黑白等等,那只是演化的一种器具、一种相,“谄”或“骄”都是“执迷”。人在江湖,常处于两难境地,我们只有秉持孔夫子的“道”,方可修炼成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 2024-06-28 ——读《论语》为学篇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4614.html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