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6月30日

“大思政课”的意蕴、误区和实践逻辑

●张松富 陈成吨 王加昌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善用“大思政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有关论述为指导,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意蕴和核心要义,厘清“大思政课”的实践逻辑,才能实现以“大思政课”理念化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大思政课”的意蕴

“大思政课”与“大思政”在意蕴上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了思政课的系统性、协同性特征,但是,二者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性。“大思政”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毫无例外地贯穿于所有课程学习的过程、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校教职员工都自觉地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强调的是“全员参与”思政工作; “大思政课”则强调“思政课”之大,即着力于如何上好“思政课”,强调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充分体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大思政课”的基石在于“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是思政课教师。因此,“大思政课”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思政课”的意蕴体现在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开阔。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教师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并且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来,教师有立足当下、放眼世界的大视野、大格局,才有思政课之大。

其次,“大思政课”的意蕴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大。上好思政课就是要在思政课堂上讲好思政大道理,讲好思政大道理不容易,因为教材内容具有抽象性,上好思政课,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把大道理讲深、讲透。思政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应用鲜活的事例、素材,既要观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又要观照现实生活,构建“大资源”库。因此,思政课必然是在守正的前提下创新,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适时补充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素材,常讲常新。

最后,“大思政课”的意蕴还体现为大课堂。上好“大思政课”必然要有“大课堂”观,为了讲好思政大道理,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走出“小课堂”,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把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把道理弄清楚。

二、“大思政课”的误区

在实践中,由于对“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的把握存在不同的认知,把“大思政课”与“大思政”相混淆的现象并不少见,“大思政课”建设在实践中存在误区是客观事实。

一是忽视了“大思政课”的根基在于思政课堂教学。思政课堂教学是“大思政课”的基础环节,课堂上理论阐释不清、道理讲得不透,学生对思政基本理论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无论形式上如何“大”,都达不到“大思政课”的预期目标。生动的案例、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设计、优秀思政课程资源的融入,如果没有以思政教材为纲,做到“内容为王”,终将是形式主义。

二是忽视了“思政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在理论界,多数学者都是从专业课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问题,探讨如何在各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很少有学者探讨“思政课程”中的“课程思政”问题。“课程思政”一方面是强调依据专业课教学内容特点融入思政元素,另一方面也强调教师以身示范,身体力行,以教师的学识、涵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在思政课堂上,教师是否信仰自己所说的理论,学生是能够清晰地感知到的,教师坚定的信仰本身比说教更有教育价值。

三是实践教学形式化,走过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脱节。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当紧密结合思政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达到以实践体悟、验证理论的目的。

三、“大思政课”的实践逻辑

“大思政课”理念是上好思政课的良方,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必须尊重思政课教学、和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遵从“大思政课”的实践逻辑。以“思政显性课程”筑基,以“思政隐性课程”浸润,以“思政实践课程”践悟,通过“三课融通”构建“大思政课”建设模式,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首先,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思政金课”,以“思政显性课程”筑基。思政课教师通过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理清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科学的理论讲透彻,突出“思政显性课程”的理论性,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质量的“思政显性课程”体系,用科学的理论铸魂。坚持“三师联动”,构建大师资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学习专家学者和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先进经验,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领导、社科专家、政府党政领导的政治优势,以“领导上思政课”的方式,弥补专职思政教师的阅历短板;聘请行业能工巧匠、劳动模范进思政课堂,通过联合讲授思政课的方式,使思政课与现实生活场景紧密结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其次,以“思政隐性课程”浸润,巩固“显性思政课程”的教学成果。上好思政课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规律,学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从接受、认同,从认同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政隐性课程”建设是“大思政课”建立必不可少的环节。“思政隐性课程”的实质就是构建一个潜移默化的学校文化环境,通过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程思政从本质上说也属于“思政隐性课程”的范畴。

最后,以“思政实践课程”践悟,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大学生富有批判精神,不轻信、不盲从,唯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真正让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充分利用三明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通过系统规划设计,围绕三个主题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打造精品“思政实践课程”。一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调研、视察的足迹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感悟思想伟力。二是围绕三明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遗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三是围绕三明老工业基地的奋斗史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讲好三明创业故事,培育工匠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三课融通”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课”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与探索。

--> 2024-06-30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4691.html 1 “大思政课”的意蕴、误区和实践逻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