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近日,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先后前往红军烈士巫希权、王盛油的子女家中,挖掘烈士的生平故事,收集相关史料。
“我的父亲1931年参加红军,1943年光荣牺牲。他跟随部队路过安徽铜陵,当时铜陵的游击队力量比较薄弱,地方要求部队留下部分人员支援当地革命,父亲毫不犹豫地留在当地参加战斗,可惜在最后一个战役中牺牲了。”巫新发说。
一心为革命、一门四忠烈。翻开《福建省宁化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淮土镇团结村王富崇及其次子王盛油、三子王盛春、四子王盛财父子四位烈士的英名赫然在目。今年97岁的王秀容是红军烈士王盛油的女儿。谈起父亲王盛油和爷爷、叔叔被反动派杀害的情景,王秀容禁不住老泪纵横。
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档案、延伸调查等方式,宁化县党史部门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挖掘整理工作。“通过与烈士王盛油女儿王秀容、外孙刘振平等人深入交谈,以及查阅《福建省烈士英明录第三卷》及烈士证、王氏族谱等,我们获得了很多珍贵资料。”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伊仕鹏说。
治平畲族乡高峰村赖官宜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宁化赤卫大队,1934年参加长征,后定居河北保定,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2023年,赖官宜的外孙辗转来到高峰村,在宁化县党史部门的帮助下,很快查寻到了赖官宜的生平资料,成功寻找到了当地亲属。
宁化县地处闽赣边界,属千年古县、客家祖地,客家文化和红色历史底蕴深厚。宁化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3万人口的宁化共有1.6万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的宁化籍子弟6000多人,大部分浴血湘江,到达陕北仅58人。
考证史料就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与尊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7年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建馆以来,宁化通过广泛征集、发函查档、实地走访、研读史料等方式,不断追寻红色足迹,完善烈士史料。
2019年8月,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走访广西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灌阳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时,发现碑刻的宁化籍红军烈士293名,其中两园共同碑刻259个名字。宁化县相关部门先后追寻建国后健在的宁化籍老红军37人。
陈塘红军医院旧址位于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红色遗迹最为丰富的红军后方医院旧址之一。1933年春,红三军团与红九军团并出武夷山,直逼福建中西部,原设于江西瑞金的红军第四医院移至陈塘村,主要收治东南战线、东方军入闽征战、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的伤病员。医治无效的战士就埋葬在医院旁边的牛角湾。
牛角湾,一个平缓的小山坡,散落着76座土坟包,没有墓碑,荒草丛生。多年来,宁化县党史部门积极走访当年的见证人张桢、张恩庭,通过多方认证后确认,那里安葬着120多名红军伤病员。
抗美援朝老兵张桢小时候就住在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旁边,他说当年医院最多时曾收治五六百名伤员,康复后的战士们拿起枪,又奔赴战场,牺牲的战士就埋葬在牛角湾。“牛角湾也是坟岗,最多时可能有上百个坟包,里面长眠着120多名伤重不治的红军战士。”张桢说。
战火纷飞的年代,牺牲的红军战士很多成了无名英雄。2020年9月,陈塘村在牛角湾树立革命英雄纪念碑,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几易其稿,拟定碑文,让后人永远铭记红色历史。
千年客家,红色故里。2021年8月,国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宁化名列其中,纳入省规项目17个,总投资18.84亿元。目前,宁化已基本形成“一地一带两院两园”为主导的全域红色版图布局,有效地提升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的影响力。
红色是宁化最鲜明的底色。多年来,宁化县始终坚持有出处、有依据地开展红色史实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不断追寻烈士足迹,考证相关史实、完善相关史料。“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湘江战役90周年,宁化将积极挖掘本地红色革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伊仕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