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7月10日

沙县发现清代“沙邑茶坊”石秤砣

清代茶社模印板

“沙邑茶坊”石秤砣

●王长达 文/图

“我淘到清代‘沙邑茶坊’石秤砣。”最近,沙县收藏家江剑飞又有新发现。

这个石秤砣重3.69千克,为葫芦形,顶部提环套有铁环,腹部四面刻着“沙邑茶坊”四个大字,为行楷字体。

石秤砣,古称“石权”,石秤砣耐腐蚀,经久耐用,是旧时官衙、大商家必备的石衡器。江剑飞淘到的这个石秤砣来自沙县琅口。

琅口是著名的茶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版《沙县志》载:“清同治初,茶市大兴,如富口、琅口、渔溪湾、管前、涌溪等乡茶庄林立。要以琅口为最盛,由同治而光绪,茶之出数有增无减。”据2017年出版的《沙县茶志》,清末,沙县是闽西北、闽中一带茶叶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仅琅口街市就有祥盛、同盛、金和丰、金和济等茶行13家。当时,除沙县地产茶叶,尤溪、大田、永安等闽中地区的茶叶大多运托琅口街市茶行交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岗街道水美土堡群和目前沙县最大古民居——虬江街道琅口茶丰峡村(大水湾)“孝子坊”陈氏大厝就是清代琅口茶商所建。

1983年,沙县琅口农家发现3个当年盛装茶叶的小木盒,分别有“白毛猴”“小丹桂”“水仙”,这些都是沙县出产的上等乌龙茶。

2010年,沙县博物馆从古玩藏家手上征集到一枚出自琅口地区的清代茶社模印板。这枚印板用楠木高浮雕阳纹制作,整体扁凸条块状,通长37.5厘米,由印面、把手构成,印面刻有“和贵厂讫”“茶坪”“本厂监造”,均为楷书。这件文物是清代茶社用于印茶叶袋的印板。“茶坪”,以前属镇头(琅口),现属南霞。

清道光二年至光绪十八年(1822-1902年),沙县共有720余座茶园面积3万余亩,茶叶产量最高年份时接近2000吨。清同治元年(1862年),沙县乌龙茶开始出口,销量1万多箱,约150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沙县红边茶出口创最高纪录,达6万箱,计1200吨。

江剑飞说,清代石秤砣、茶社模印板,是当时沙县特别是琅口茶业兴盛的实证,对于研究沙县茶业历史很有价值。

--> 2024-07-10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5090.html 1 沙县发现清代“沙邑茶坊”石秤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