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星
又是一年端午。
家乡在大金湖畔的大山深处,在我成长的年代,一年到头,家中只有过端午节才会包粽子。
母亲包的粽子,大致分为三类:碱粽、红豆粽、肉粽。润滑可口、香气逼人,我都爱吃,但肉粽是三种粽子里的最爱。
那年月,农村的粽子有别于城里,是用烧柴来煮粽子而不是电饭锅蒸粽子,煮与蒸虽一字之差,出来的味道却完全不同。煮粽的时间长达8至10余小时,而蒸多数只需半小时左右。煮的时间越长,味道渗透就更足,吃起来香味更浓,就连散发在空气中烟雾都香气四溢。
我家兄弟5人,对粽子的需求量大,母亲事先都要留好足够多的糯米,采或买好许多粽叶。每年五月初一就开始着手包粽子,初三晚上煮好,初四上午就让我们兄弟中说了亲、订了婚或结了婚的去给岳父、岳母送节。端午送节是传统习俗,是一种孝道文化,至今延续。我结婚30余年,没中断端午送节这一举动。
母亲在端午节是最忙碌的,而有几年我们兄弟中有三位的妻子都在端午节前夕生孩子。这让母亲更加忙碌了。我的女儿是五月初二,老三的大女儿是五月初四,小弟的儿子是五月初一。这让母亲在这三年端午节忙得顾此失彼。她一边要忙着包粽子,一边要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到县医院看望刚出生的孙儿女、照料产后的儿媳。虽忙,心里却是比粽子还甜。父亲英年早逝后,母亲含辛茹苦地将我们6个子女抚养成人,帮助我们娶妻成家。忙,对她来说习以为常,是快乐的。
老家的端午节有吃田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田螺可以明目。端午前夕,年少的我们都会到田野去捡田螺,静养几天,到端午节这天煮。因味道鲜美,有“一个田螺三口饭,3个田螺一碗汤”之说。这道菜成了家乡的特色菜,尤以田螺煮黄瓜独具特色。母亲煮田螺有两种煮法,一是煮汤,二是放辣椒粉、大蒜去煎炒,特别可口下饭。可惜的是,母亲去世20余年,我再也没有吃过家乡的田螺。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割“草”的习俗。端午节这天,家中的男主人清晨早起,到小溪边、路边去采集几十种的野草,这一天的植物都是草药,切碎晒干储藏,叫午节茶,开水冲泡可治百病。我没割过“草”,父亲健在父亲割,父亲去世兄长割。
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悬挂艾叶、菖蒲叶,有“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之意。还有用香末做符包,让小孩佩戴胸前,以除百病得平安;用雄黄伴酒调均匀,让小孩喝或蘸于手足及额上,能防百病与虫侵咬。
家乡的端午节,对生活在小城的我,已渐渐远去,但记忆深处,我始终对家乡的端午节情有独“粽”,吃粽子、煮田螺、割节茶草,是铭刻在我心中的乡愁,是对母亲的一种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