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肖嘉靖 林发壮 文/图
7月3日至7日,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到沙县区虬江街道琅口柱源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来到三明市农科院、谢华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福建三明兰花科技小院、三明市卉之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了解三明种业,探讨“花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间的联系,提出推进花卉产业融合的策略和建议。
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史馆,农科院的发展历程以及该院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方面的作为让队员们受益良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有水稻育种、蔬菜育种、花卉、旱作、生物技术、药用植物、食用菌和食品加工等8个专业研究所,拥有较为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包括92项各类科技成果,其中不乏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80多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国家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对农业科研投入的重视。队员们表示,农科院发展的同时,以促进乡村振兴为己任,通过不断研发和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到了发展成果。
来到水稻田,滚滚热浪扑在队员的脸上,酷热难耐,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便顺着发丝落在队员们的衣领上。在农科院副研究员杨旺兴的介绍下,队员知晓了水稻三系、谢华安院士团队培育的明恢63和汕优63品系、汕米和粳米的基本情况。
在花卉所,副所长林辉锋讲述白掌和兰花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兰花生长周期长达七年之久时,队员们对花卉所工作人员“选择从事农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精神十分钦佩,他们表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就要潜心静气、稳扎稳打、脚踏实地。
队员们参观了农科院种苗繁育中心、兰花科技小院、科特派企业三明市卉之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兰花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一株株绿油油的组培苗,凝结着技术工作人员的心血,也昭示着兰花产业新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