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盛 文/图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悠悠岁月,从当兵到现在已过去50多年了。迎“八一”,话军旅,曾是一名戍边战士的我,思绪万千,又回到那青春绽放、激情燃烧的岁月,忘不了生命里那一段鸭绿江边的军旅生涯。
难忘当兵的日子
从小我就向往军营,梦寐以求穿上绿色军装。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批在我的家乡尤溪县招收新兵365名,分配在东北三省。我是新兵中年纪最小的一名小兵,实现了我家几代人的参军梦,倍感自豪。
12月26日,是最值得我纪念的日子,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诞辰纪念日,也是我光荣应征入伍和参加工作的日子。
这一天,17岁的我身着绿军装,戴上大红花,告别了可爱的家乡洋中镇后楼村与自己的亲人,从尤溪县城乘客车到沙县,再乘铁皮闷罐火车,随着哐当、哐当声,坐了五天五夜的铁皮闷罐火车。来到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抗美援朝的英雄机场——辽宁省丹东市空二军四十师浪头机场,戍守边关。
跨进军营大门,过上第一个新年,我18岁。冬天,东北的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确实很冷,但也很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那厚厚的绿色棉衣裤、棉绒军帽、羊皮手套、大头鞋、羊皮军大衣是军营的装备特色。
新兵训练,只争上游,我不怕苦,不怕累,摸爬滚打,刻苦训练,掉过皮,掉过肉,痛过、伤过。在步枪实弹射击考核中,五发五中,打出了50环的优异成绩。指导员、连长夸我:“好小子,真棒!”
在手榴弹实弹投掷时,由于我年纪小和过于紧张,发生了惊险的一幕。弹体不慎脱手,从手中丢落到了身后。千钧一发之际,指导员刘振华即刻奋不顾身,将我推到了一边,扑在我身上,救了我一命。瞬间,手榴弹炸响了,所幸战友们化险为夷。
下连队,我分配到了场务防化连当连队文书,将在新兵训练发生的事,写了个报道,分别在《丹东日报》、沈阳军区《前进报》等发表,在部队里也有了一点小名气。
当年,部队的生活很艰苦。在东北当兵,除了逢年过节改善伙食,平时大多是高粱米和小米掺合蒸的“二米饭”和面食。入冬前将大白菜、土豆和萝卜储藏在菜窖里。在漫长的冬季,上顿下顿吃饭都离不开“二米饭”、面食和这老三样的蔬菜。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个大舞台,青年人成长的沃土。在这烈火燃烧的大熔炉里磨炼,我入了团、入了党,被抽调到空二军四十师参加文艺宣传队演出,下班当班长带兵锻炼,被选送到空二军在吉林省柳河县举办的防化干部班培训……
从军4年多,在绿色军营度过了青春年华,把汗水心血抛洒。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我脱下戎装,佩戴着光荣退伍大红花,再看一眼英雄的城市丹东,告别绿色军营返乡,落泪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别情依依,难舍难分,含泪送别。连队指导员刘振华送给了我一套全棉的枕套、枕头巾与床单,寄托了战友深情,期盼返乡早日成家立业,创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抒写人生第二春
退役返乡,我记住了部队领导的深情厚望,上大学、从商、从政……
退休后,2015年9月,我继续到尤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负责全县关心下一代的宣传工作。
新的征程上,在三明市11个县(市、区)的关工委率先创办了内刊《尤溪关心下一代工作动态》,担任主编,讲好尤溪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故事,宣传好尤溪关心下一代工作,让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自己的才华,笔耕不辍,积极向国家、省、市等各类报刊与新闻媒体报送亲自采写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信息与文章,提升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淡泊名利,心系下一代,全凭着一腔热情,志愿服务广大青少年,资助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莘莘学子,关心关爱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乐在其中,书写人生第二春。
2019年,三明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我被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23年11月,福建省关工委成立35周年,我获得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受到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