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7月27日

观风测云守护红土地

操作员安装防雹火箭弹准备人工防雹作业

工作人员维护能见度传感器

●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通讯员  吴凤珠  文/图

看云识天气,靠的是长期的经验总结。如今我们了解天气,不仅要积累经验,更要依靠高科技。7月9日,记者走进宁化县气象局,揭秘天气预报背后的故事。

地面观测自动化

宁化县气象局成立于1957年9月,现为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农业气象观测基本站,担负着全县大气探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等业务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等职责。

地处宁化县北山的宁化国家气象观测站,是一个科技十足的地方。625平方米的地面上,竖立着高高低低的十几种仪器。在气象观测站中,最高的仪器是测风塔,带小箭头的是风向标,用来测风向;另一个则是风杯,像是三把小勺连在一起,测的是风速。

“全县现有36个区域气象站,比较均衡地覆盖了16个乡镇,为精准预报天气提供了科学数据。”宁化县气象局工作人员罗凤兰说。

随着信息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从2019年起,宁化县地面气象观测正式告别人工观测,迈入全面自动化的时期。气温、气压、降水、能见度等19项气象要素的观测采集、数据传输业务全部由气象专业设备自动观测和采集,数据采集达到秒级,数据传输不落地,每分钟上传省级数据中心,为气候变化研究、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以前每隔十多分钟就要走进观测站,观测记录每一个数据,巡视每一种仪器,及时上传数据,工作十分琐碎。”综合业务岗工作人员李镔是2022年“三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认为全面自动化解放了人力,数据更准确了。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宁化县气象局优化人影联防联动机制,深入研究下垫面、地形、地貌等对强对流云团生消、发展的影响,不断优化作业点建设,将最南端、最西端、最北端的防御能力向外推进了近10公里,进一步做到防御在前、防守在先,筑牢防雹作业第一道防线。

2024年,宁化县气象局人影作业队操作员由59人增加到89人,其中退伍军人8人,作业点总数由33个增加到48个。作业指挥、人员配备、车辆调度和作业能力不断增强,16支人影作业队活跃在全县各地,遇紧急情况实现同时作业。

2024年上半年,宁化县气象局共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84次,发射火箭弹736枚,经受住了“4·30”强冰雹天气过程考验。“防雹作业点既要设置在冰雹最频移动路径上的保护区内,又要满足交通便利、实时双向通信稳定、作业平台平整夯实等条件。”宁化县气象局人影办张启泉认为,在优化作业点布局时,最难也最耗时的要数现场勘察了。如今,这些难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防雹实现跨省联合

宁化地处闽赣边界,烤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而冰雹是制约烤烟产业发展的重大风险源。

如何有效遏制冰雹灾害?人工防雹作业是关键。2023年1月,在上级气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宁化县气象局与江西赣州市石城县气象局签订闽赣首个跨省人工防雹合作协议,在系统前端布设3个作业点,将防雹战线往前推进。在烟叶生产期间,根据三明烟区对人工防雹作业的需求,由三明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区域指挥中心发布防雹作业指令,石城县气象局在石城境内实施人工防雹作业,防御战线进一步向前方延伸。

2023年3月22日下午,面对罕见强冰雹天气来袭,宁化、石城两县人影指挥员协同作战,成功实施联合防雹作业,有效减弱了雹云发展趋势,保住了万亩烟地。“这是闽赣首次跨省开展人工防雹联合作业,两县气象局在三明市人影区域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成功联合开展人工防雹作业21次,共发射火箭弹163枚,创历史单日作业次数之最。”李镔说。

战线向前推移后,宁化县气象局不断探索优化作业点布局,不断解决作业点布局与冰雹移动路径不够契合的问题,进一步扩大防御区域防雹有效作业面积。“闽赣联防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实现了作业资源共享、防御指令共用、灾害预警共通,共同提升气象防御联防联动能力水平。”宁化县气象局局长刘敬澄说。

--> 2024-07-27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5750.html 1 观风测云守护红土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