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宝琴 通讯员 黄黎明 徐倩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等。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百姓最切身的利益。
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三明建设与深化医改相结合,持续深化“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医防协同的改革探索,不断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构建有序就医格局,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和服务,谱写三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借梯登高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去年以来,由于心脏不适,加上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我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轻微劳累就会引发强烈不适。”上个月,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诊室内,市民小陈如是说。
在详细了解小陈病史,查看相关检查报告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杨涛,对小陈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辨证论治,并对小陈的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心脏不适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前几天复诊时,小陈感激地说。
这是我市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缩影。自我市分别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后,逐渐形成常态化沟通对接、专家轮换帮扶、学科带头人实训等机制,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截至目前,中山一院先后派出30多个临床科室和管理部门的194名、293人次专家来明开展帮扶工作,累计服务门诊患者11.43万人次,住院患者13514人次,开展手术3906台次,成功申请专利85项,开展新技术69项,其中2项填补福建省空白,56项填补三明市空白;广安门医院派驻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累计诊疗患者13896人次,院内查房21886人次,开展手术670余例,合作课题8项,指导申报省市级课题项目42项。
全会《决定》指出,医改“接力赛”,医疗、医保、医药密不可分。相关部门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才能使医改更加直接惠及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我市紧抓沪明对口合作机遇,在卫生健康对口合作上不断走深走实。目前,我市30家医疗卫生单位与上海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21家单位签约,121名公立医疗机构“徒弟”与24位上海名医结对,选派临床业务骨干60余人前往上海进修学习。瑞金医院、岳阳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仁济医院等医院分别通过派驻专家、挂职副院长、开设名医工作室等方式到我市开展帮扶建设,让更多健康红利惠及三明百姓。
分级诊疗
构建有序就医格局
古香古色的中医馆、设备齐全的血透中心、便捷的医疗服务……走进沙县区总医院夏茂分院,来访者很难将这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联系起来。
沙县区总医院夏茂分院院长曹清水列出了一组直观的数字——和2021年相比,2023年医疗收入增长24.6%,住院人次增长25%。
曹清水介绍,这一变化得益于基层医保的高报销比例:住院报销比例比二甲医院高10%,居民门诊特殊病种开具慢性病保障用药不设起付线,选择家门口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沙县区总医院对基层分院进行同质化管理,实现专家、病种、管理“三下沉”,还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健康教育、业务指导、巡诊等活动,让老百姓在社区医院也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全会《决定》还提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以组建总医院(医共体)为载体,以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切入点,整合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去年,我市出台《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规范转诊制度,优化服务流程,畅通转诊渠道,同时,继续实施“千县工程”,7家县级综合医院达到推荐标准。全市10家县级医院建成卒中、胸痛、呼吸诊疗和创伤中心22个,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我市对慢性病患者实行分区、分类、分级、分标和积分制管理。截至6月底,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206支、家庭医生3229人,常住人口签约率53.32%、重点人群签约率85.17%。同时,整合村卫生所,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医防融合
推进全民健康管理
“没想到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免去了路途奔波,还减轻了交通住宿等额外的经济负担。”7月27日,提起“六病共管”模式,“肿瘤患者陈先生感激地说。
6月30日,在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借助“六病共管”模式,陈先生个人病例与详细病情资料发往上海瑞金医院,他不出三明,便获得上海专家的精心诊断和治疗建议。
“六病共管”是对肿瘤、代谢、心脑血管、呼吸、生殖医学、老年医学等六大系统疾病进行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在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揭牌成立,肿瘤、代谢性疾病2个诊区开诊,后续还将落地心脑血管、呼吸、生殖医学、老年医学的共管服务体系。
这是我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民健康管理的生动实践。
全会《决定》指出,要探索建立医疗、医保、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医改“试验田”作用,在推动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医防融合发展、健康促进等方面继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全民健康服务管理新模式,致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巩固扩大医改惠民成果。
除了启动“六病共管”体系建设,我市还加快“两师两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康管护机制。截至6月底,全市12家总医院疾病管理中心已提供入院评估16.8万人次、院后随访32.1万人次、复诊预约31.3万人次,实施运动、饮食、睡眠等“一病多方”,累计生成“六大处方”14.1万份。
为了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规范管理,我市不断完善健康筛查干预管控机制,持续开展“两癌”免费筛查。今年,已完成宫颈癌筛查15592人、乳腺癌筛查15827人,并为全市13至14周岁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12920剂。此外,尤溪、沙县加快推进乙肝病毒感染者规范治疗项目,筛查率98.59%、阳性率8.87%,确诊患者治疗率93.57%。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当好守护群众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