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林芳芳 三元记者站 刘子豪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群众则是基层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三元区持续深化近邻党建品牌,积极探索组建“近邻帮帮团”,找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激发群众参与激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截至7月,三元区已组建“近邻帮帮团”队伍93支,累计解决诉求477件,服务群众近万人,逐步形成基层党组织近邻共建,带动居民近邻互助的良好局面,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联结“地缘” 参与小区治理的人多了
“20栋后面这盏灯好久没亮了。”7月15日12时29分,三元区城投广场“近邻协进会帮帮团”的微信群里弹出了一条消息。“三期方形灯已换好。”7月16日9时04分,群里又弹出一条消息。
“以前,一段时间我就要和城投广场小区物业经理一起去看看社区设施。现在有了帮帮团,反映非常及时,而且他们还会对业主反映的问题持续跟踪督促。”三元区徐碧街道六路社区书记吴阁墩说,社区工作千丝万缕,群众一次次主动反馈跟踪,对于人手紧缺的社区来说可都是帮了大忙。
2023年4月,六路社区城投广场“近邻协进会帮帮团”成立,由19名热心社区居民组成,其中党员6名。“城投广场还未成立业主委员会,我们通过摸排调研,就先把各楼栋的热心居民组织起来成立帮帮团。”吴阁墩说。
在“近邻协进会帮帮团”成立前,这些热心居民一般只帮助自己楼栋反映或解决问题,如今,他们收集好同质化问题一起反映一起解决,不仅节省下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接待时间,也提升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外,城投广场“近邻协进会帮帮团”成员还结合自身的职业特点为小区做了不少好事。比如小区里的家风家训宣传标识就是帮帮团成员自掏腰包做的。
“咱们社区环境越来越好,离不开帮帮团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为他们点赞!”说起“三钢里·近邻帮帮团”,家住三元区列西街道青山社区的王阿姨竖起了大拇指。
此前,青山社区青山三村19幢下水道堵塞问题存在已久,居民多次反映至物业,都以无人牵头为由被搁置下来。今年4月,有居民在近邻恳谈会上再次提出这个困扰,正值“三钢里·近邻帮帮团”成立初期,青山社区立即把这个诉求派给家住青山三村19幢的帮帮团成员——老党员郭铭。最终在郭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以申请公维金对下水道进行改造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目前,“三钢里·近邻帮帮团”拥有三钢文旅、三钢动力厂、离退休老党员等志愿服务队伍11支,成员230余名,成立3个月来,为辖区群众解决了绿化树修剪、架空层清理、路牙修缮等大小事。
按照居住地相近或相邻原则,三元区通过自愿报名、社区推荐、单位分配等方式,发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自管会)、在职党员等多方力量组建22个综合性帮帮团,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帮帮团接单”的服务模式,群众通过近邻恳谈会、小微权力监督群等平台将问题反映至社区党委,社区根据各帮帮团成员资源能力,将梳理出来的待解决事项有针对性地分派给各帮帮团成员。接单后,成员单位根据群众诉求组织开展政策宣讲、爱心帮扶、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联结“业缘” 专业解决问题效率高了
“王律师,我们有位居民想咨询在健身房健身时受伤了,如果要起诉,走什么流程,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呢?”6月28日18时,三元区徐碧街道北门社区书记郑艳青在接到群众求助后,立即联系了“艳青普法帮帮团”的成员。
“我们整合居住在北门社区的法官、片警、律师、法治辅导员等人才,组建‘艳青普法帮帮团’,主动适应新时代普法宣传需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郑艳青说。除了辖区居民,帮帮团的一部分重要成员就是与社区共建的福建远东律师事务所。
“艳青普法帮帮团”不仅利用流动红色背包调解员队伍,采取走街串巷、进门入户等方式收集线索,及早发现纠纷隐患并努力化解;还组建普法文艺小分队,汇集专业团队及社区干部,以快板、平安赞歌等为载体,创作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法治文艺作品,以寓法于情、寓教于乐、寓理于戏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要开展好普法活动,凭借的可不仅仅是一腔热情。”“艳青普法帮帮团”成员老鞠说,调解员不仅接受专业培训,还通过自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法律素养,以便让邻里矛盾解决更高效。
今年除夕傍晚6时许,家住市区的王女士准备带着家人返回三元区岩前镇星桥村的老家,与年迈的母亲一起吃团圆饭。临出发时,却发现自己的汽车出现故障。彼时正是阖家团圆之际,想要打车也无人接单,这可把王女士急坏了。几经周折,她联系上徐碧街道“拓远好运雷锋车队帮帮团”请求帮助。
在拓远公司党支部书记魏强的协调下,雷锋车队的师傅吉哥(网名)舍弃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将王女士一家送到了星桥村。
“我们以徐碧街道六路社区为出行保障服务试点,与社区民政专员、物业等共建‘邻里帮帮团’,打造‘生命热线’专用电话,利用平台优势,就近提供专用车辆,在出行高峰期、恶劣天气等不易打车的时段,及时为老、弱、病、残、孕等有出行需要的群众提供定点接送暖心服务。”魏强介绍,目前“拓远好运雷锋车队帮帮团”20位成员的车上均配备应急医疗救助包。
今年以来,按照从业相同或相近原则,由三元区各社区党组织牵头,深入挖掘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资源,对社区达人、能人、专家进行摸排并建立台账。通过居民推荐、自愿报名、社区遴选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起各类专业性服务队伍15支,为居民提供普法、爱心接送等服务。
联结“趣缘” 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5月6日,在三元区富文社区近邻之家的北侧,新增了一个18平方米的近邻帮帮驿站。
“把驿站设在这里,因为这里往来的人流量大,容易让更多居民了解我们的帮帮团并加入进来。”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杨汇说。驿站作为“近邻帮帮团”日常服务阵地,与“健康小屋、共享书屋”等场所共同纳入“近邻之家”,面向居民开放,目前富文社区已有医疗、老有所为、巾帼、便民4支“近邻帮帮团”队伍,共28人。
“我一般八九点到驿站来,因为社区老人大多喜欢在这个时间段出行。我就和他们聊天,听他们有什么困难问题,熟悉了他们都喊我‘阿葛’。我上门去沟通事情,他们也愿意听。”富文社区“近邻帮帮团”成员葛红英说。
“刚开始就是很好奇阿葛在驿站做什么,她说只要愿意服务居民,有特长最好,没特长也没关系,我就加入了。”富文社区“近邻帮帮团”成员刘珍香说。
依托“帮帮驿站”平台,富文社区“近邻帮帮团”成员为辖区居民提供“1+6+X”便民服务。即,帮帮驿站常态化每日提供“休息、充电、磨刀、借物、失物招领、报刊借阅”等日常服务;每周轮天提供小微修理、理发、缝纫、健康体检、法律咨询、社区干部现场解答居民疑问6项固定便民服务项目;与每月文明实践活动结合,采取“群众点单、共建单位轮值接单”方式,每月由社区、帮帮驿站固定志愿者收集群众需求进行策划,每个活动由各轮值共建单位街道,根据实际提供X项灵活志愿服务项目,如政策宣讲、摄影培训、手工制作、装修咨询、保险咨询、医保卡使用培训等和“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文艺活动,进一步浓厚地相近、人相亲、情相连、心相通的近邻氛围。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活动48场次,群众参与3800余人次。
“我们很喜欢宇轩哥哥,最喜欢他陪着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这些天,家住三元区群二社区的廖心悦参加了群二社区职工子女暑托班。
群二社区“近邻帮帮团·王镛服务队”青年组组长魏宇轩是暑托班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今年开学后,我准备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了。”魏宇轩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他说,亲历着“近邻帮帮团·王镛服务队”的各项志愿服务,一次次被身边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这让他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愈发强烈。
自今年2月成立以来,“近邻帮帮团·王镛服务队”本着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在社区内充分发挥协调邻里纠纷、帮助邻里困难、参与邻里活动、守护邻里安全四大职能,协助社区综治中心做好社区矛盾和民间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文化体育、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活动。目前,已调解邻里纠纷6次,开展植树活动3次,举办各类讲座4次,参加社区环境整治活动18次,参加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2次,走访入户社区困难家庭8户。
“非常感谢社区帮帮团为我们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着想。”群二社区居民郑月英和老伴身体都不太好,居住的楼层又较高,老两口常为出门理发而犯难。得知这一情况后,“近邻帮帮团·王镛服务队”特地安排了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
“之前群众看着社区党员干部干,现在党员带着群众一起干,邻里之间更和睦了。这样的帮帮团,群众喜欢,也愿意参与,还特别有干劲。”“近邻帮帮团·王镛服务队”队长王镛忙得不亦乐乎。
以“近邻帮帮团”为抓手,聚焦民生需求,构建邻里共同体,是三元区创新基层治理、拓宽服务群众路径的有益探索。这正让邻里共商共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近邻党建不断深化发展提供了丰厚充盈的智慧源泉。